相关习题
 0  3965  3973  3979  3983  3989  3991  3995  4001  4003  4009  4015  4019  4021  4025  4031  4033  4039  4043  4045  4049  4051  4055  4057  4059  4060  4061  4063  4064  4065  4067  4069  4073  4075  4079  4081  4085  4091  4093  4099  4103  4105  4109  4115  4121  4123  4129  4133  4135  4141  4145  4151  4159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8是我国某城市人口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1998年以来,该城市总人口数不断增长的原因是


  1. A.
    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增长
  2. B.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 C.
    医疗水平提高 ,死亡率下降
  4. D.
    外地迁入人口增多

2.近几年来,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1. A.
    服务范围越来越小
  2. B.
    中心商务区衰退
  3. C.
    地价昂贵,房价上涨
  4. D.
    劳动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小题。


1.下列有关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城市化早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较高水平
  2. B.
    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口和工业向市中心区迁移
  3. C.
    城市化成熟阶段,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4. D.
    城市化中期阶段,许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


  1. A.
    早期阶段
  2. B.
    中期阶段
  3. C.
    成熟阶段
  4. D.
    停滞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1. A.
    “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2. B.
    “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3. C.
    “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4. D.
    “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1. A.
    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2.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 C.
    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4. D.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1. A.
    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2. B.
    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3. C.
    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4. D.
    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为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
  2. B.
    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3. C.
    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
  4. D.
    D处可能形成瀑布

2.下列选择中最佳的是


  1. A.
    A、B、E三地中,B处是建火情瞭望哨最佳地点
  2. B.
    若要在B或E附近选一处建寺庙,B比E更合适
  3. C.
    B处是欣赏瀑布比较理想的地点
  4. D.
    若图示区域将可能发生泥石流,正在欣赏瀑布的游客应往南逃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1.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2.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3.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4.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较吻合的是


  1. A.
    从90°W向东至0°
  2. B.
    从90°E向西至90°W
  3. C.
    从90°E向东至180°
  4. D.
    从180°向东至0°

2.上题中正确选项所示的经度范围,与新一天并不完全吻合,是因为


  1. A.
    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
  2. B.
    日界线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3. C.
    新的一天不从本初子午线开始
  4. D.
    晨昏线经过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右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1. A.
    电子制造业
  2. B.
    服装制造业
  3. C.
    食品加工业
  4. D.
    黑色金属冶炼业

2.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1. A.
    北煤南运
  2. B.
    南水北调
  3. C.
    西气东输
  4. D.
    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
  2. B.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3. C.
    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4. D.
    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2.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
    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 B.
    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3. C.
    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
  4. D.
    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回答题。


1.若20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1. A.
    a<b<c
  2. B.
    c<b<a
  3. C.
    b<a<c
  4. D.
    a<c<b

2.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


  1. A.
    人口合理容量
  2. B.
    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值
  3. C.
    环境人口容量
  4. D.
    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问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1. A.
    干旱
  2. B.
    台风
  3. C.
    洪涝
  4. D.
    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甲——7、8月
  2. B.
    甲——3、4、5月
  3. C.
    乙——5、6月
  4. D.
    乙——12、1、2月

3.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1. A.
    夏季风的进退
  2. B.
    海陆位置不同
  3. C.
    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4. D.
    水利建设不同

4.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1. A.
    降水集中,多暴雨
  2. B.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 C.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4. D.
    气温高,蒸发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