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1424  41432  41438  41442  41448  41450  41454  41460  41462  41468  41474  41478  41480  41484  41490  41492  41498  41502  41504  41508  41510  41514  41516  41518  41519  41520  41522  41523  41524  41526  41528  41532  41534  41538  41540  41544  41550  41552  41558  41562  41564  41568  41574  41580  41582  41588  41592  41594  41600  41604  41610  41618  109140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1999年8月18日,苍茫天宇上演了一幕罕见的天象,有人称之为“十字连星”(如下图)。

  近10年来,国内好几家出版社接二连三地出版了所谓“恐怖大十字”和“人类大劫难”的书籍,以至于在一些公众的脑海中萦绕着一个不安的问号,8月18日到底会怎么样?现在现实已揭穿了谎言,但善良的人们更希望科学地给予满意的解答。

  “大十字”这股风来自于日本的五岛勉所写的一本书,书名为《1999人类大劫难——占卜神魔诺查丹玛斯恐怖大预言》,书中极力宣传“恐怖大十字”将使地球发生大地震、火山大爆发、海水被煮沸,大气中充满着有毒的烟雾等等。届时人类将“在劫难逃”,“遭受一场毁灭殆尽”的大劫难。编造“法轮大法”的李洪志也宣称自己有无数个法身,宇宙间和社会上的“灾难”只有他才能解救。

  诺查丹玛斯是何方神圣,他有何种法力,竟能预知几个世纪之后的人间福音?他生于1503年,是一名法国医生,著有《诸世纪》一书,问世于1555年,书中1000首预言诗晦涩难懂,谬误百出,大多数可随意解释。如:

  它距月亮比木星距金星更近,成熟时周围环绕着白色光晕,金星隐藏在它身影里与火星相望的应是海王星。五岛勉等人试图将世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与《诸世纪》的预言诗牵强附会,以求找出预言的灵验之处,迷惑不明真相的人们。

(1)与诺查丹玛斯几乎同时代,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通过对行星运行的观测研究提出了________学说。他的著名著作《________论》,给当时神权精神统治以沉重打击。

(2)根据资料找出《诸世纪》预言诗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下列关于“十字连星”的错误预言:

①可能改变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左右太阳电磁波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引发人类大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说明人类认识预言的错误到被实践证实是错误这一过程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桂林山水”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联系以前所学的我国各地气候、地形等知识,请你具体说说各自然地理要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尼亚加拉瀑布,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河上。大瀑布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2万年以前,融冰引起伊利湖水泛滥,形成尼亚加拉河。河水长期冲刷、切削断崖,最后形成尼亚加拉瀑布。山崖由不同类型的岩石构成,下层属于软弱岩层,上层岩层坚硬。这条河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一段天然分界,瀑布也就成为美加两国所共有。瀑布中间有一个小岛叫山羊岛,把瀑布分成两半,西边属加拿大,叫马蹄瀑布;东边属美国,叫美利坚瀑布。

(1)在尼亚加拉瀑布急速的水流后面,形成了一处凹陷区域(人们称之为“水帘洞”),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水帘洞”是如何形成的。

(2)根据人们的测量,发现瀑布正以每年2.5~7.5厘米的速度向后退,请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实验:河流沉积物的沉积规律

实验步骤:

(1)找一个干净的瓶子,往瓶子里装大半瓶水;

(2)用杯子装一杯颗粒大小不一的黏土、土、沙;

(3)把混合物倒入瓶子里,拧紧盖子,力摇晃一分钟以上;

(4)停止摇晃,把瓶子放平进行观察,直到物质全部沉淀。

思考:

(1)瓶子里的混合物沉淀顺序有何规律?

(2)如果是在现实的河流中,该规律如何体现?

(3)如果是风力或冰川作用的沉积物,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请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995年前,蒙特塞拉特岛像一颗美丽的绿色珍珠静静地坐落在加勒比海中,岛上的居民以种植棉花、蔬菜为生,大量游客聚集到岛上,欣赏美丽的景色。但是,苏弗里埃火山的喷发,破坏了美丽的人间天堂。从1995年开始,苏弗里埃火山持续两年不断喷发,居民纷纷撤离,目前该岛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居民。

(1)苏弗里埃火山爆发的时候,当地居民发现有大量的岩石和灰色碎屑物向他们袭来,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

(2)当苏弗里埃火山爆发时,往往会出现大暴雨,甚至形成泥石流袭击居民,请说明暴雨和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3)苏弗里埃火山持续爆发,请你推测居民撤离后,该岛城镇的命运会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在1997年12月11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大会上(日本京都会议),《京都议定书》终于得到通过。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把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和三种氯氟烃)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这虽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到2010年减少15%,到2020年再减少20%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毕竟这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

对于协议的通过,社会各界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请模拟以下的几个身份,说说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

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商界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国图瓦卢的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改变。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空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

(1)材料所提到的大气环境问题中,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是________。

(2)该现象的出现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针对该现象人类有何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将历史关于气候的记载加以整理分析,发现我国5000多年来气候的变化情况大致如下:

  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是第一个温暖期,这个时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最冷月温度约比现在高3~5℃。

  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寒冷期,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秦汉时代,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温暖时期。

  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即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

  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即隋唐时代,是第三个温暖期。

  从公元1000到1200年,即南宋时代是第三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左右。

  从公元1200到1300年,即宋末元初,是第四个温暖期,但是这次不像隋唐时那样温暖,表现在大象生存的北限,逐渐由淮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广东、云南等地。

  在公元1300年以后,即明清时代以来,是第四个寒冷期,温度比现代要低1~2℃。

(1)近5000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何特点?经历了几个寒冷期和几个温暖期?

(2)以上变化属于什么尺度的气候变化?

(3)查阅网站或古书籍,找出三个证明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证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要求:

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你认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后果?

(2)试将下列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填字母代号)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