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讲与练·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二(地理) 题型:022
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图”(如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________程度高低是影响一个地区生育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城市妇女生育率比农村妇女生育率________,说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生育率________。
(3)目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________,那么应通过哪些形式落实计划生育________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讲与练·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二(地理) 题型:022
读“一些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图”(如下图)后回答: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达国家________于发展中国家。
(2)据此说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3)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途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讲与练·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二(地理) 题型:022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型”阶段的是________(填字母),目前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4)图中人口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型,即位于图中阶段________(填字母)。这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这一阶段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坚持________工作取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后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D为________区,该区所对应的地租曲线应是________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为区________,该区所对应的地租曲线应是________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F为________区,该区所对应的地租曲线应是________曲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A、B、C三条地租曲线可知,________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很大,曲线最陡;________用地的地租曲线变化较为平缓;________用地的地租曲线变化最平缓。以上三条曲线的变化,说明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小的活动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阅读有关我国综合国力的资料后,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三年工夫,于2001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七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六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百分之六十;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七国之尾,约占美国的四分之一,法、英、德的二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二。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本、德国接近;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中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弱;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于美国的是军事力量,但与其他六国相比,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
(1)综合国力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国按国土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国按人口数量从多到少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国比较,我国人口排第一、面积排第二、资源排第二,综合国力却排在第七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太小 B.城市化发展速度太慢
C.教育和科技水平不高 C.交通和能源发展滞后
(5)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黄山简图”后回答有关问题:
(1)黄山位于________省南部,一亿多年前的________运动使得黄山崛起于地面,后来历经第四纪冰川的________作用,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2)古诗云:“________归来不着山,________归来不看岳”,赞美了黄山这一天下奇景,黄山之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集中反映了自然景观的________美。
(3)到黄山旅游,最宜的季节是________,因为该季节________多,山中多________,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同时兼收________之效。
(4)图中所示黄山地区没有较为宽敞的平台,生活设施也不多,造成了黄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小。
(5)图中显示出黄山修建的索道,如果黄山兴建很多索道,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黄山风景区不注意保护旅游资源,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文明发源地及其推测的早期扩散路线图”后,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该地区在文化上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如蔡伦在东汉时期的都城________一带,发明了________,后来扩散到全世界。
(2)图中字母B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该流域发现了许多古城遗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
(3)图中字母C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该地在文化贡献上最突出的是4000多年前建造的________。该地文明不断向外传播,向北经________海传到________洲;向南扩散到________,向西跨过________洋扩散到________。
(4)图中字母D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该流域在文字方面的贡献是发明了________文字。
(5)图中字母E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字母F代表的文明发源地是________,字母G代表的是________。
(6)据图分析可知,一种文化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以后,首先从________向外扩散,而后再进行________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是________模式。
(2)图中数字1是________区,该区是城市交通的________,该区没有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数字2是________区,该区安排在市中心附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数字5是________区,形成该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走向清华北大同步导读·高中地理 题型:022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中代表出生率的是________,代表死亡率的是________,代表自然增长率的是________。
(2)图中A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________,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_型。
(3)图中B、C阶段,死亡率先表现为________,后表现为________;而出生率在C阶段表现为________,B、C两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_型向________型转变,其根本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D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________;到E阶段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转变最终完成,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______,世代更替________。
(5)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速度较________,目前处于图中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阶段的转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