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别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A因素引起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C因素引起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在B、D等因素引起荒漠化的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总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城市: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用长城图例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长城。
(3)在图中画出黄河中游的两条支流。
(4)在图上用铁路图例绘出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为图像,经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以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系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状态有分辨功能。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究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都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图甲、乙两图分别为中国和德国最大工业区图,读图回答:
(1)甲图是中国的 ____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_____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相应的圆圈内(每个圆圈限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
A.地理位置优越 B.农业发达,鱼米之乡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E.水能资源丰富 F.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穿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多喀斯特地貌和地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效益。
(1)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从自然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__(从地形、地质两方面)
(2)本地区资源丰富,以下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丰富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
B水能资源
C旅游资源
D太阳能资源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
A电子工业
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4)南昆铁路修建的意义在于:
A为建设青藏铁路做准备
B西南地区的近便出海通道
C西南石油输出的主要通道
D有利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读图,并阅读文字资料。
资料一:
资料二:
建国初至50年代末,北京初步形成了东郊棉纺织工业区,东北郊电子工业区,东南郊机械、化工区和西郊冶金、机械重工业区的格局。以上工业区分布在当时的城区之外,与城市的功能并不相悖,同时为解决城市就业和城市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北京市政府在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CBD的概念,即中心商务区(简称CBD即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经国务院批准,初步确定了范围,并在1998年重新进行了调整,其范围如图7所示。在2000年进行的北京市中心商务区基本情况调查中了解到:北京规划CBD范围内共有工业企业42家,占CBD总面积的46.2%。为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政府决定在2000年后的3—5年内,将四环路以内的工业企业大规模有序地搬迁出去。搬迁后现址开发项目主要是商住楼、商务楼、展览中心以及贸易中心,基本符合CBD发展规划的要求。
(1)北京未来CBD与国际比较成熟的CBD相比,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它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B.到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2)2002年9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指出,在设计和建设现代化的北京CBD的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人性、智能、全天候和弹性”六大理念。
①北京要建成一个“24小时、全天候”的CB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京CBD建设要求具有弹性设计和灵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缓解交通拥堵
B.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区的污染
C.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需要
D.留有发展的余地
(3)图中所示CBD区域中的工业企业主要属于北京建国初至50年代末形成的______区和东南郊机械、化工区的一部分。
(4)下列对图中所示的印染厂、针织厂聚集在一起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 ]
A.历史原因导致
B.具有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便于生产协作
C.便于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D.共用基础设施
(5)北京CBD内的大部分工业企业迁往通州、大兴、顺义、昌平等区县,体现了工业区在城市中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区位特点,从环境角度考虑其搬迁目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读图和表格“2002年三城市人口统计资料”,
新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表格2002年三城市人口统计资料
|
总人口数(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北京 |
1423 |
6.6 |
5.7 |
天津 |
1007 |
7.49 |
6.04 |
上海 |
1625 |
5.44 |
5.95 |
(1)从1950年到1998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总趋势是_________。
(2)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__。
(3)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__。[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表格中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的是_________市,该趋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世界上与该城市人口增长趋势相似的代表性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
A.美国
B.德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22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