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4年高考红皮书·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A,B,C三处的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A,B,C三处的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的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的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高考红皮书·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下图是人口增长状况、资源人均拥有量、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读图并回答问题:
(1)三条曲线代表的内容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目前我国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的________,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的________。
(3)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________观、________观和________观。
(4)本图说明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高考红皮书·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国中,人口出生率高的是________,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国中,育龄妇女比重大的是________,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将________;不久人口增长将出现负增长的是________,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________。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甲国________,乙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高考红皮书·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下图是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方向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这一时期人口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的是________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4年高考红皮书·地理 题型:022
综合题
读图所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阶段的人口出生率________,人口死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
(2)图中B阶段,由于________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__”,向“________”过渡。
(3)图中E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__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________型。
(4)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快,因此,人口再生产正由图中的________段向________段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门3+x高考双综合训练地理 题型:022
读“海湾战争——生态环境的巨大灾难”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海湾战争造成海湾及其周围地区环境严重污染,面积仅1.7万平方公里的科威特,每天有600多口油井燃烧掉石油3000多万桶,烈焰喷出的带毒烟雾,遮天蔽日,下午两点上街开车要打亮前灯,居民们出门得靠手电筒寻路。
自海湾战争以来,流入海湾的石油可达700—1100万桶,造成世界上空前的石油大污染。
(1)流入波斯湾的石油,由于________的原因,海水本身净化的速度很慢,造成了长时间严重污染。
(2)石油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这些物质如遇水蒸汽可形成________,在阳光作用下产生________,危害人体健康。
(3)西亚丰富的石油,其形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亚油田一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长期以来,西方强国一直将西亚作为激烈争夺的重点地区,主要是因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原油产量不再居世界前六名,主要原因是________。写出1978年以后至1984年期间,原油产量跃居世界前六名的国家及其主要油田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3+x 3+综合2001最新版新高考一轮复习考点100练地理活页 题型:022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三峡水利工程的问题。
材料: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长江三峡的方案。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表决结果: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4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方案以多数票赞成通过。
(1)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事实的是
[ ]
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我国的人大代表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C.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行使了监督权
(2)建设水电站的综合效益有哪些?
(3)反对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4)历史上,长江就多次泛滥,为什么说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有重要的防洪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考三人行 地理 题型:022
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中供水相当紧张的地区是________。
(2)2000年我国对“三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这三条河是E________、F________和黄河。
(3)E河发源于________北山麓,流经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________。这次E河分省调水十分有利于我国________(自治区)林草的恢复和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F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等原因使该河下游绿洲不断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2000年尽管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经统一调水,使黄河全年畅流,但要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必须坚持________,尽快实施________。
(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因此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图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7)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入新世纪我国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________和________。
(8)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⑤________河至________(城市)。
B.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⑥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⑦________江和⑧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突破重点线 地理 题型:022
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________。
(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并仍以每年5000~7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
①当前,世界上荒漠带继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②土地荒漠化给人类造成什么后果?________。
(8)我国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________工程,它将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________得到有效的治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讲与练·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二(地理) 题型:022
读下面“黄山云海图”及“黄山地理位置图”,分析并回答:
(1)要想观赏到图片所示的云海,最佳季节为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2)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在游览时,应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3)某旅游团从济南出发,到江西庐山和安徽黄山旅游,其感受不同。请你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该旅游团对庐山、黄山的评价。
①从游览价值而言,黄山________,庐山________;
②从市场距离而言,黄山________,庐山________;
③地区接待能力,黄山________,庐山________;
④交通通达性,黄山________,庐山________。
(4)在规划黄山的旅游活动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黄山和庐山由于较好地协调了旅游活动的________与旅游区的________关系,均已获“________”殊荣,成为世界闻名旅游风景区。
(6)从地质作用来看,庐山的形成是由________作用而成,从地质构造而言庐山属于________。
(7)诗云“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诗中的“五岳”指哪些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