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位于________(填国家名),又称________大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岸________(填城市名),西至大西洋东岸的________(填城市名),在我国境内由________线和兰新线构成,出________(填地名)后与中亚铁路相连。
(2)7月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旅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东向西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B.连云港盛行西北风
C.乌鲁木齐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
D.北海沿岸风车转动,郁金香到处盛开
(3)请完成下表有关两条大陆桥起点和终点的比较内容。
|
起点 |
终点 |
|
所属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 |
|
|
|
主要成因 |
|
|
所在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 |
|
|
(4)从国际地位看,“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地位优于“第一条亚欧大陆桥”,其原因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填出图中的字母表示的工业部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其中的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是该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2)除图中表明的工业区位条件外,鲁尔区的发展还具有的优越条件有________。
(3)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主要原因有: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的整体规划,经过整治,企业数量减少、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扩大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新建或迁入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①②③三种资源中,鲁尔区较贫乏的资源是________,为了就近获得该资源,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在区位上有何变化?
(6)我国许多大型钢铁企业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试从鲁尔区发展的措施中提出我国传统工业发展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
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取代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
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钢铁工业区 |
|
客运码头 |
|
纺织工业区 |
|
货运码头 |
|
高科技工业区 |
|
水厂 |
|
城市绿地 |
|
污水处理厂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和清洁的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_____,并拓展到___________。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_____效益与___________效益有机地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实现___________发展。
(5)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___________基地,为保护环境,国家已决定将___________市列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材料1 据有关材料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0平方千米,每年流失表土50亿吨;全国荒漠化土地25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影响人口达4亿;我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达12万亿立方米,排入江河的废水达150亿吨,工业废弃物累计达65亿吨;全国3/4的城市噪声超标;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2 据有关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量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科学家指出,由于浮动冰山顶部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减少。
材料3 在中欧和北欧的部分地区,人们发现大批森林的叶片变黄、枯萎、死亡,河、湖水体中的pH减小,一些著名的雕刻艺术品表面出现许多斑点。
(1)材料1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环境问题,我国把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为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应重点开发无害化的___________生产技术。
(4)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道路。
(5)材料2可以推断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环境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3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特征是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___,这种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_____气团控制,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_。
(4)把甲、乙、丙三图与图中字母对应起来: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读后请回答:
(1)淮河水污染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
(2)我国历史上三大战役中主要在该流域附近进行的是(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孟良崮战役
(3)我国政府对淮河的治理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战略?这一战略的含义如何?实现该战略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说明造成淮河污染严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A地区沙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沙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在该地区进行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区出现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