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13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由大风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局部地区猛烈增水,酿成重大灾害。孟加拉国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发生的某次特大风暴潮灾害,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据此回答下题。
读图,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新奥尔良后,接连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并深入美国内陆腹地,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下图是飓风经过新奥尔良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
(1)飓风最接近该地的时刻是
[ ]
(2)关于飓风对新奥尔良造成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暴雨引发的风暴潮引起洪水泛滥
B.大风是最大的危害
C.风暴潮造成的危害最严重
D.飓风的形成与全球变暖有关
(3)这次飓风对美国造成的破坏非常大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
A.飓风源地在加勒比海,离美国太近
B.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低矮,对飓风阻挡作用小
C.美国中部平原南北贯通,有利于飓风深入内陆
D.由于海洋上产生了强大的高压,对飓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卡特里娜”对全球经济的最大冲击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是我国干旱多发原因的是
[ ]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土壤保水性能差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 ]
A.人工降雨
B.选择耐旱植物
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
(3)图中因墒情不足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面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信息可知
[ ]
①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台风产生的主要区域 ②当台风位于上海东部海域时,上海的风向为西南风 ③大西洋海域没有台风发生 ④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关于台风灾害和减灾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和降温引起 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③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当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 ④到目前为止人力无法改变台风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也无法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2005年一场飓风,以及随之引发的洪水使美国南部受灾,失踪者数万。2005年第十九号强台风“龙王”造成福建省十五人死亡,三百七十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二点七八亿元人民币。台风和飓风令世界关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台风和飓风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
A.台风和飓风形成的原因不同
B.台风和飓风发生的季节不同
C.台风主要发生在大陆的东岸
D.飓风发生在大洋的东部
(2)当台风和飓风分别位于图中A、B位置时
[ ]
A.长江三角洲的风向为东北风
B.佛罗里达半岛风向为东南风
C.台湾岛未来几天将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
D.佛罗里达半岛不会受到飓风影响
(3)下图表示台风的天气特征中错误的是
[ ]
A.气压
B.气温
C.风速
D.降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远望二号”在南太平洋执行监测“神舟”六号任务时,遇上热带气旋,不得不撤离原定水域100海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是
[ ]
(2)能反映该天气系统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是
[ ]
(3)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2005年第18号台风“达维”于9月21日上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17.5°N,123.3°E)上生成,之后向偏西方向移动,于9月26日4时至17时30分自东向西从海南岛中部经过,然后进入北部湾海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台(飓)风一般形成5°~20°热带洋面上,而在赤道附近的洋面上不能形成台(飓)风,其主要原因是赤道附近
[ ]
A.洋面水温较低
B.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
C.地转偏向力太小
D.空气湿度太大
(2)台(飓)风形成后,通常是自东向西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台(飓)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B.此时低纬度地区以偏东风为主
C.低纬海区的洋流自东向西流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3)“达维”经过海南岛前后,海南岛的风向变化是
[ ]
A.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B.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
C.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