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318 4326 4332 4336 4342 4344 4348 4354 4356 4362 4368 4372 4374 4378 4384 4386 4392 4396 4398 4402 4404 4408 4410 4412 4413 4414 4416 4417 4418 4420 4422 4426 4428 4432 4434 4438 4444 4446 4452 4456 4458 4462 4468 4474 4476 4482 4486 4488 4494 4498 4504 4512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一些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 A.
①
- B.
②
- C.
③
-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气压带及其两侧风带的风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当该气压带分布在图示位置时,地中海沿岸
- A.
高温多雨
- B.
温和多雨
- C.
炎热干燥
- D.
寒冷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的改造
- B.
市场区位的变化
- C.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D.
农业技术的改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它们都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请结合山西省的发展状况回答问题。
1.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酸雨蔓延
- B.
市场萎缩
- C.
资源枯竭
- D.
运输量大
2.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A.
调整工业结构
- B.
调整工业布局
- C.
发展有色冶金
- D.
实行产业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1表示甲至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2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完成小题。
1.图1中乙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混合农业
- B.
大牧场放牧业
- C.
商品谷物农业
- D.
水稻种植业
2.图2所示的农业活动模式,与图1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 A.
甲
- B.
乙
- C.
戊
- D.
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5°E)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据此回答题:
1.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 A.
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B.
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 C.
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D.
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2.这次地震引发海啸,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B.
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 C.
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 D.
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B.
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 C.
热量丰富
-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三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
甲
- B.
乙
- C.
丙
-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 B.
②③
- C.
①③
- D.
②④
2.对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 B.
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C.
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 D.
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大小)。读图回答题。
1.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 B.
土壤条件
- C.
植被条件
- D.
地质条件
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是
- A.
①②③
- B.
②①③
- C.
③①②
- D.
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1“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问题:
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 B.
乙—丙—甲
- C.
丙—甲—乙
- D.
甲—丙—乙
2.与甲、乙比,丙缺失苔原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
- B.
海拔高度低
- C.
处于阴坡
- D.
处于背风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