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课标2002-3初审) 人教版 题型:069
读东北农林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森林采伐业集中在A.________ B.________ D.________,可见我国最大木材基地为________省。
(2)东北森林资源遭破坏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从长远看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是________,挖掘森林工业潜力的关键在于________。
(3)本区平原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成为我国玉米带的是________。
(4)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土地优势________,本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课标2002-3初审) 人教版 题型: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 人教社(新课标2002-3初审) 人教版 题型:069
读图,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我国正在西北地区进行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这一工程的巨大作用主要是:________。
(2)________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新疆地区面积广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酸雨区发生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________(高、低)的。
(2)在A图中,航空摄影采用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的是___________,它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读卫星遥感直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遥感技术装备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B装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工作原理主要环节示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李甲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准确地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如下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甲同学区分河流和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根据直接解译标志B处为道路还是河流?________。
(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那么城市为________状,道路、河流为________状。
(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
(4)在2004年3月和2004年8月的卫星影像图上D处的色调是否一致?______;原因可能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见光的波段范围为________微米。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基础。例如,利用0.4~0.5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与其他地物区分开;利用0.5~0.6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沙漠与小麦、湿地区分开;利用0.7~0.9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与________区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龙之脉新教材完全解读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69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
(1)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有色彩美的是________,既有形象美又有动态美、听觉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
(3)在四处景观中,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
(4)石灰岩地区的景观,由于处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地理人教版(志鸿系列) 人教版 题型:069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下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基本实践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