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读“广东省1975年~1995年干旱、洪涝、台风、暴潮农田成灾面积率过程线图”,完成1~3题。
(1)1977年广东省的主要灾害可能是
[ ]
(2)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台风雨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3)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下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B.目前对洪涝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
C.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台风灾害
D.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是减轻气象灾害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范围广、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诱发出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8点25分,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3.9°N,95.9°E)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的损失极大。据此完成1~4题。
(1)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治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
A.寒潮——霜冻——干旱——火灾
B.台风——暴雨洪涝——干热风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2)关于本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C.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3)本次海啸仅在泰国就造成近万人的伤亡,其中伤亡的外国旅游者中多为瑞典等北欧国家公民。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正值圣诞假期,瑞典等北欧国家冬季气候寒冷且居民收入相对比较高
B.泰国地处热带,气候宜人,适合度假且旅游设施配套好,接待能力强
C.本次灾害将造成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经济收入大大减少
D.泰国地理位置闭塞,交通通达性差,且和瑞典等北欧国家距离遥远
(4)灾后,联合国专家提出要尽快在印度洋沿岸建立灾害预警系统。为了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下列技术最合适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2004年9月2日至5日,四川省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区域性降雨过程,9月4日,重庆市也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强降雨天气过程。据统计,两省(市)因灾死亡达1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长江干流的水灾频繁,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反常
C.喜马拉雅山阻挡了潮湿空气的流动
D.长江中上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2)从全球范围看,造成经济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是
[ ]
(3)目前,对暴雨洪涝灾害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据此完成(1)~(5)题。
(1)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的性质为
[ ]
(2)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
①流域面积广 ②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支流多 ④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⑤流域的地理位置 ⑥流域的形状
(3)正常年份下列河流上的水文站进入汛期的顺序是
[ ]
①湘江 ②沅江 ③汉水 ④西江
(4)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5)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水危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有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关于荒漠成因类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塔克拉玛干沙漠属次生性砾质荒漠
B.毛乌素和科尔沁沙地属原生性沙质荒漠
C.人类活动导致的沙丘活化属次生性沙漠
D.乌兰布和沙漠是典型的原生性沙质沙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造成我国荒漠化的成因是
[ ]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
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
③过度垦殖与过度放牧
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 ]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