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运用现代化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用GPS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遥感技术)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RS(遥感技术)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图中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 ]
(3)下列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可取的是
[ ]
A.大自然的报复是可怕的,人类应屈服于它
B.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C.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就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D.这是天意,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多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以下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比中南地区更为频繁多发的原因有
[ ]
①地壳运动更为强烈 ②降水强度更大 ③地形更为复杂崎岖 ④植被覆盖率更低
(2)下列各项防御和减轻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措施中,比较可行的有
[ ]
①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灾情监测预报 ②修建梯田 ③恢复植被、实施护坡工程 ④大量迁移居民至平原地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4题。
(1)图中Ⅰ、Ⅲ两区共有且频率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 ]
(2)图中Ⅱ区,冬春季节突发的自然灾害是
[ ]
(3)图中Ⅳ区内,频率大且对公路交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 ]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适于Ⅱ区内的针对性措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完成1~3题。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因素是
[ ]
(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很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据此完成1~2题。
(1)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
(2)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发生的现象灾害是
[ ]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②春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③春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完成1~2题。
(1)该地
[ ]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完成1~2题。
(1)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2)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图中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