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6008  46016  46022  46026  46032  46034  46038  46044  46046  46052  46058  46062  46064  46068  46074  46076  46082  46086  46088  46092  46094  46098  46100  46102  46103  46104  46106  46107  46108  46110  46112  46116  46118  46122  46124  46128  46134  46136  46142  46146  46148  46152  46158  46164  46166  46172  46176  46178  46184  46188  46194  46202  109140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读图“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中地物反射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雪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红外光区

B.沙漠反射率最强的波段是可见光区

C.湿地所有波段的反射率都低于5%

D.小麦反射率最高部分达到50%

(2)地物的这种特征可直接应用于

[  ]

①航空遥感技术 ②航天遥感技术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地理信息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地理现象或过程,符合图示原理的有

[  ]

A.南极成为地球的“寒极”

B.撒哈拉沙漠成为七月的“热极”

C.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

D.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读2003、200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单位:万公顷)简表,据此完成1~2题。

(1)2004年我国耕地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风蚀面积增大
B.耕地水蚀面积增大
C.生态退耕面积增大
D.建筑、工交用地增大

(2)我国牧草地比耕地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B.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
C.退耕还草面积大
D.季风区面积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m~500m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cm~9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天然气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省区川相比,省区新资源乙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B.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C.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D.地壳运动频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很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据此完成1~2题。

(1)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

A.中亚内陆地区
B.东亚季风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亚沙漠地区

(2)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发生的现象灾害是

[  ]

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②春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③春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完成1~2题。

(1)该地

[  ]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完成1~2题。

(1)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2)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暴雨引发洪水的实验是

[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一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图中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13

为了将水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在2015年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

共修建水电站22000座。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时,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3.8亿千瓦时,这主要是因为

[  ]

①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②建水库筑坝拦水,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③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④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不宜建坝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 ④引发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