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读图“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完成下列问题。
(1)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
(2)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该国为避免因海平面升高造成土地减少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属于“小尺度范围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你认为保护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4)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那些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2年3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在历时两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采取多种生物措施,增加森林覆盖率,治理沙化土地,减少风沙和沙尘天气灾害,最终使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从总体上遏制土地沙化扩展趋势。
(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__________;唐朝时,明确提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_________。
[ ]
(2)历史上,我国人地矛盾激化始于_________朝中后期,试从历史角度分析其原因。
(3)目前,我国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
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所致
C.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地区推进
D.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4)经研究和实践证明,保护植被是防治沙漠化的有效措施。因为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防风固沙的作用。我国已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防护林体系,横跨我国_________个省、自治区,被誉为_________之最。
(5)你认为除大力植树造林外,还应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沙漠化?
(6)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建设、大力植树造林作为头等大事。试从地理角度和哲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11月4日,《北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面世。报告指出,全球各国如不能尽快实施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不久的将来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岌岌可危,北冰洋要变为“无冰洋”。报告预测,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大约一米。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气温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1)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温室效应?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结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情况,可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荒漠化威胁的土地达40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祖国的半壁河山!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施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变得板结。
(1)以上资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原因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原因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原因________。
(2)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________。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施用化肥,还有________等。
(3)资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主要指
[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4)近年来我国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屡屡发生,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5)“三北防护林”可以对上述环境问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起到控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1)——(4)题。
资料一 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资料二 今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资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
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2)简述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问题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和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填表解答下列问题。
(1)填表
(2)五大湖地区拥有世界上汽车年产量最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通过比较,对长江中游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1)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利于
[ ]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西部开发
(2)有利于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工程是________。
(3)西电东送工程北、中、南三线分别经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流域,有利于缓解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工业基地用电紧张的状况。
(4)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①为________地形区,②是我国的特大城市________。
(5)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利与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