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内蒙古和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被开垦的草地和荒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_________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_______%。
(2)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上述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___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区与__________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之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现象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改良盐碱土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林,进行合理放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卫星遥感直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遥感技术装备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2)A装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工作原理主要环节示意图:
(4)说出遥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图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及主要环节图
(1)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个环节的内容表示出来。
(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2003年入夏以来,我国洪涝、高温和干旱轮番出现。先是淮河流域发生了洪涝灾害,然后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30~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经受了酷暑煎熬,使得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据此回答下题。
(1)今年夏天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哪一种
[ ]
(2)有关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400 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3)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
(4)此段时间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温干旱引起的“电荒”反映出电力工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冲击,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用电紧张局面的重点工程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下列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及径流季节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_________,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3)A河最高水位在_________月,说明了该河在________地区。
(4)C河最高水位在________月,造成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我国主要江河径流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长江_________;黄河_________;珠江
_________;淮河_________;松花江_________。
(2)黄河流域径流总量和松花江流域相差不大,但人均径流量明显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下游部分河段近年来经常出现断流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的崩、滑、泥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的崩、滑、泥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发生特大型的崩、滑、泥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图中发生较大型的崩、滑、泥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该省区受害点数约为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发生特大型的崩、滑、泥最少。
(5)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崩、滑、泥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B为________市。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受________控制,就应该出现_________天气,但是1998年夏季因_________极不稳定,造成雨带在这里长期滞留。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南岸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水系和长江干流北岸的_________水系洪水季节是错开的,但是1998年大量洪水来自同一时期,因而发生了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2)长江洪水对_________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治长江的洪涝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朝时,我国的长江被称为__________。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有哪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69
2003年6月20H开始,淮河流域持续降水22天,使安徽、江苏的淮河沿线均超过警戒水位。读图,回答问题:
(1)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海;一条是向南借道________(河流),再流入海洋。
(2)简要分析淮河易产生洪涝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轻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我们应在下游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