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6807 46815 46821 46825 46831 46833 46837 46843 46845 46851 46857 46861 46863 46867 46873 46875 46881 46885 46887 46891 46893 46897 46899 46901 46902 46903 46905 46906 46907 46909 46911 46915 46917 46921 46923 46927 46933 46935 46941 46945 46947 46951 46957 46963 46965 46971 46975 46977 46983 46987 46993 47001 109140
科目:
来源: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现象。读图后回答下题。
| (1) |
各地出现日全食当晚的月相应是
|
[ ] |
A. |
新月
|
B. |
上弦月
|
C. |
满月
|
D. |
下弦月
|
|
(2) |
若某地出现食甚的国际标准时间为1∶39∶18,则该地可能为
|
[ ] |
A. |
成都
|
B. |
武汉
|
C. |
上海
|
D. |
杭州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东北亚局部图及黑瞎子岛示意图,回答下题
| (1) |
黑瞎子岛的形成原因是:
|
[ ] |
A. |
板块挤压形成
|
B. |
流水沉积形成
|
C. |
地壳上升形成
|
D. |
生物作用形成
|
|
(2) |
A、B两地冬季降水量差异及原因正确的是:
|
[ ] |
A. |
B地降水量小于A地降水量
|
B. |
A地受来自亚欧大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
C. |
B地受西北季风影响,但该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
D. |
A地位于山地迎风
|
|
(3) |
俄罗斯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与日本工业区主导区位因素差异正确是:
|
[ ] |
A. |
俄罗斯是交通
|
B. |
日本是矿产资源
|
C. |
俄罗斯是矿产资源日本是交通
|
D. |
俄罗斯是知识日本是土地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某地地形图,回答下题。
| (1) |
图中四地最符合“两山夹峙一线天,茂林修竹水潺潺”景观的是
|
[ ]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
(2) |
下列与图示地区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 |
A. |
该地区的交通线呈网状分布
|
B. |
村落的规模较大呈团聚型
|
C. |
城市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
D. |
交通线建设要考虑生态的保护
|
|
(3) |
图中附近的名山有:
|
[ ] |
A. |
恒山
|
B. |
泰山
|
C. |
衡山
|
D. |
武夷山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下图完成下题。
| (1) |
图中M所示河流,应是:
|
[ ] |
A. |
莱茵河
|
B. |
多瑙河
|
C. |
第聂伯河
|
D. |
密西西比河
|
|
(2) |
图中N处的地形是:
|
[ ] |
A. |
山地地形
|
B. |
丘陵地形
|
C. |
谷地地形
|
D. |
小盆地地形
|
|
(3) |
该河流域所处的地形区,应为
|
[ ] |
A. |
西西伯利亚平原
|
B. |
东欧平原
|
C. |
波德平原
|
D. |
西欧平原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下列组图回答第下题
| (1) |
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A反映的是
|
[ ] |
A. |
a为凹岸侵蚀,b为凸岸堆积
|
B. |
a为凸岸堆积,b为凹岸侵蚀
|
C. |
a为凹岸堆积,b为凸岸侵蚀
|
D. |
a为凸岸侵蚀,b为凹岸堆积
|
|
(2) |
图B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 ] |
A. |
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
B. |
甲-c-沉积-兴建仓库
|
C. |
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
D. |
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题。
| (1) |
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 ] |
A. |
甲-乙-丙
|
B. |
乙-丙-甲
|
C. |
丙-甲-乙
|
D. |
甲-丙-乙
|
|
(2) |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 |
A. |
热量
|
B. |
水分
|
C. |
坡向
|
D. |
地形
|
|
(3) |
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 |
A. |
纬度低
|
B. |
海拔高度低
|
C. |
处于阴坡
|
D. |
处于背风坡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题。
| (1) |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 ] |
A. |
高出很多
|
B. |
高出稍许
|
C. |
高度相同
|
D. |
高度较低
|
|
(2)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 ] |
A. |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 |
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 |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 |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
(3) |
有一组学生在小山上种植苔藓和杂草,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后再开始实验,下列地区的国土整治措施,与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相同的是:
|
[ ] |
A. |
西北地区为防止荒漠化植树种草
|
B. |
沿海地区广泛种植海防林
|
C. |
长江流域山坡上植树种草
|
D. |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治理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中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杜阵)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较强冷空气横扫河北,其中省会城市石家庄市降下了该市5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达到暴雪级别,石家庄市内降雪达到48厘米为该市历史上罕见,河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了道路结冰的红色预警信号。13日天气好转。
材料二:天气系统图和天气过程示意图
| (1) |
此次石家庄市降雪天气系统是:
|
[ ] |
A. |
|
B. |
|
C. |
|
D. |
|
|
(2) |
石家庄市此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压变化是:
|
[ ] |
A. |
|
B. |
|
C. |
|
D. |
|
|
(3) |
此时在世界等温线图上,安第斯山脉所通过的等温线:
|
[ ] |
A. |
都向高纬凸出
|
B. |
都向低纬凸出
|
C. |
都向南凸出
|
D. |
都与纬线平形
|
|
(4) |
在天气系统图中,天气系统中心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 |
A. |
盐碱化
|
B. |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
C. |
荒漠化
|
D. |
水土流失
|
|
(5) |
此次石家庄地区暴雪给该地区带来好的影响是:
|
[ ] |
A. |
缓解旱情有利于小麦过冬
|
B. |
影响交通
|
C. |
造成生命财产安全
|
D. |
有利甲流扩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下题。
| (1) |
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
[ ] |
A. |
3月21日-4月20日
|
B. |
12月7日-1月7日
|
C. |
6月7日-7月7日
|
D. |
8月23日-9月22日
|
|
(2) |
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
[ ] |
A. |
经纬度位置
|
B. |
海陆位置
|
C. |
太阳直射点
|
D. |
地势高低
|
|
(3) |
关丁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ΔH)的比较,正确的是
|
[ ] |
A. |
ΔH甲>ΔH乙
|
B. |
ΔH甲<ΔH乙
|
C. |
ΔH甲=ΔH乙
|
D. |
夏半年ΔH甲>ΔH乙,冬半年ΔH甲<ΔH乙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013
如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河流入海口处,常因天文潮引起海水倒灌,河水盐度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咸潮。咸潮在该河口最易发生的季节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