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6915 46923 46929 46933 46939 46941 46945 46951 46953 46959 46965 46969 46971 46975 46981 46983 46989 46993 46995 46999 47001 47005 47007 47009 47010 47011 47013 47014 47015 47017 47019 47023 47025 47029 47031 47035 47041 47043 47049 47053 47055 47059 47065 47071 47073 47079 47083 47085 47091 47095 47101 47109 109140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三)
题型:013
|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下题。
| (1) |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
[ ] |
A. |
a
|
B. |
b
|
C. |
c
|
D. |
f
|
|
(2) |
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 ] |
A. |
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
B. |
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
C.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
D. |
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
|
(3) |
b、d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 ] |
A. |
直布罗陀海峡
|
B. |
白令海峡
|
C. |
苏伊士运河
|
D. |
巴拿马运河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三)
题型:013
|
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 (1) |
该考察船出发的时间最可能是
|
[ ] |
A. |
11月
|
B. |
3月
|
C. |
6月
|
D. |
9月
|
|
(2) |
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 ] |
A. |
28°
|
B. |
42°
|
C. |
48°
|
D. |
62°
|
|
(3) |
考察船到达B地,其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 ] |
A. |
550千米
|
B. |
1100千米
|
C. |
2330千米
|
D. |
4660千米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读下图,当a=时,判断下题。
| (1) |
此时,北京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别是
|
[ ] |
A. |
12月22日8时,S、90°E
|
B. |
12月22日14时,S、90°E
|
C. |
12月22日10时,N、90°W
|
D. |
6月22日2时,N、90°W
|
|
(2) |
如图所示半年后,关于图中河流与潜水面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
我国东部地区的潜水面是a状态
|
B. |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潜水面是b状态
|
C. |
开普敦地区的潜水面是b状态
|
D. |
黄河下游沿岸的潜水面是a状态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2005年11月24日上午,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启航,途经香港,12月26日到达中山站(S,E)。据此并读下图回答下题。
| (1) |
考察船途经
|
[ ] |
A. |
①海底是易发地震区
|
B. |
②海区表层有暖流经过
|
C. |
③沿海地区温和多雨
|
D. |
④海区前进方向为东北
|
|
(2) |
科考队员由中山站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前进途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
[ ] |
A. |
光照时间长
|
B. |
昼夜温差大
|
C. |
强劲的东北风
|
D. |
高寒、缺氧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读下图回答下题:
| (1) |
中国福文化的厚重与悠远倾情演绎在奥运大舞台上,中国福文化由中国向世界的扩散。这说明
①不同的扩散形式有不同的扩散效果
②金六福酒的广告宣传策略属于等级扩散
③奥运吉祥物“福娃”很容易换起华人的情怀,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金六福酒的广告宣传策略属于传染扩散
|
[ ] |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②③④
|
D. |
①③④
|
|
(2) |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正式亮相,又一次激发了人们的奥运情怀。世界各地,“福娃”以各种形式呈现,有布做的;泥塑的;木雕的;纸剪的等等,奥运精神得到了迅速传播。这种传播过程属于
|
[ ] |
A. |
传染扩散
|
B. |
刺激扩散
|
C. |
等级扩散
|
D. |
文化传承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读某交通网络图,回答下题:
| (1) |
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上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
[ ] |
A. |
A
|
B. |
C
|
C. |
D
|
D. |
E
|
|
(2) |
交通的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
[ ] |
A. |
丙>乙>甲
|
B. |
甲>乙>丙
|
C. |
甲>丙>乙
|
D. |
乙>丙>甲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读下图回答下题:
| (1) |
如图所示地区主要降水类型为
|
[ ] |
A. |
对流雨
|
B. |
台风雨
|
C. |
地形雨
|
D. |
锋面雨
|
|
(2) |
内华达山脉最大降水量高度约为
|
[ ] |
A. |
1800米
|
B. |
2000米
|
C. |
2200米
|
D. |
2400米
|
|
(3) |
迪阿博罗山脉的降水量比海岸山脉少的重要原因是
|
[ ] |
A. |
海拔高度高
|
B. |
处在背风坡
|
C. |
水汽含量大
|
D. |
距离海洋远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如果说率先发展的东部和开发中的西部是中国的两翼,那么正在崛起的中部是华夏大地的脊梁。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是我国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农业产区。中部崛起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连接东西部的区位条件和长期积累的农业、基础产业和流通等方面的优势,增强经济实力。据此回答下题
| (1) |
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这主要是因为
|
[ ] |
A. |
优越的地理位置
|
B. |
丰富的矿产资源
|
C. |
富饶的鱼米之乡
|
D. |
辽阔的冲积平原
|
|
(2) |
中部在崛起的过程中,所面临问题之一是同质化竞争,这里的同质化是指
|
[ ] |
A. |
支柱产业相似
|
B. |
竞争实力相当
|
C. |
资源类型相同
|
D. |
地理位置相近
|
|
(3) |
湖北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最有望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湖北省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中分别属于
|
[ ] |
A. |
东部季风区、东部经济地带
|
B. |
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
|
C.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部经济地带
|
D. |
东部季风区、西部经济地带
|
|
(4) |
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鄂西北的十堰兴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考虑,属于
|
[ ] |
A. |
水源
|
B. |
市场
|
C. |
政策
|
D. |
动力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
题型:013
|
读下图,回答下题。
| (1) |
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面密集的历史原因是
|
[ ] |
A. |
交通便利
|
B. |
资源丰富
|
C. |
开发较早
|
D. |
军事部署
|
|
(2) |
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 ] |
A. |
地形崎岖
|
B. |
资源短缺
|
C. |
河流稀少
|
D. |
气候炎热
|
|
(3) |
美国有些居民从人口潜力大的地区向人口潜力小的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就业条件较好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气候条件优越
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 ]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