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7044  47052  47058  47062  47068  47070  47074  47080  47082  47088  47094  47098  47100  47104  47110  47112  47118  47122  47124  47128  47130  47134  47136  47138  47139  47140  47142  47143  47144  47146  47148  47152  47154  47158  47160  47164  47170  47172  47178  47182  47184  47188  47194  47200  47202  47208  47212  47214  47220  47224  47230  47238  109140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由于一部分人只看到了森林作为________资源能为人类提供大量木材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了森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效益,导致了________的破坏。

(2)

画中举斧人的行为违反了________、________等法规,不利于森林的________发展。

(3)

东北地区林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给漫画加一题目。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根据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生态农业布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了将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

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________农业,这种农业类型能使________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与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取得了________效益、社会效益和________效益的统一。

(2)

按能源形成和来源划分,沼气属于来自________的能源;按能源应用程度划分,沼气属于________能源。

(3)

该系统景观属于

[  ]

A.

自然景观

B.

物质文化景观

C.

精神文化景观

D.

非物质文化景观

(4)

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活动顺应________的规律和充分利用________的生动例证。

(5)

“桑基鱼塘”的新型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进步带来的,主要是在景观的________性上有了拓展,同时也体现了景观的________性。

(6)

“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等地也逐渐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局面形式,在文化扩散上这属于________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有着相同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2)

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

图中以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千米,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并仍以每年50000~70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当前世界上荒漠带继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若用下图表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人地关系问题”,请在图中空白框内填上适当的内容,使系统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读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恶性循环或良性转变机制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综合治理

D.水土流失加重

E.水土流失减轻

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2)

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某地区发生上述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试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盐分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季节变化与蒸发、降水差值变化图

(1)

上图中表示蒸发、降水差值曲线的是________,表示盐分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该图反映了蒸发、降水差值和土壤盐分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该地雨季在________月,易发生________灾害。该地易发生干旱灾害的时间在________两月。

(3)

图中表示土壤中水盐运动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表明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为保证作物生长,必须降低________的含盐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5)

图中不同时间土壤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采用了________的方法,该方法最终结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下表为湖南省南部某山区县1961~200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40年来,该县耕地、森林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荒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

40年来,该县降水量减少20%,其原因是________;虽然降水量减少,但雨季地表径流量反而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0年来,该地水土流失面积扩大2倍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的人地关系状况为________。

(4)

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下面图表所示的是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田分布图及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图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

(1)

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地区。

(2)

中、低产田土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土地利用带来很大影响,其中________土地、________土地和________土地所占比重较大。

(3)

中、低产田土地限制性因素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两种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读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3~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

7~8月份,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

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此图原理除适用华北平原外,对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有极大的指导性,如宁夏平原。应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中学第二教材 高三地理 题型:022

下图为我国某地蒸发与降水差值、潜水水位、盐分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蒸发、降水差值最大出现在________月,此时我国的锋面雨带位于__________地区。

(2)

说明蒸发、降水差值、含盐量和潜水水位三条曲线的内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以上规律,对宁夏平原发展种植业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