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7080  47088  47094  47098  47104  47106  47110  47116  47118  47124  47130  47134  47136  47140  47146  47148  47154  47158  47160  47164  47166  47170  47172  47174  47175  47176  47178  47179  47180  47182  47184  47188  47190  47194  47196  47200  47206  47208  47214  47218  47220  47224  47230  47236  47238  47244  47248  47250  47256  47260  47266  47274  109140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地理试卷 题型:043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中,海拔最高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

作用于“三江并流”区域内地形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____

(3)

影响“三江并流”区域的夏季风是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所示省会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名称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

(5)

简要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地理试卷 题型:043

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下图)回答。

(1)

A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C处的天然植

________。造成天然植被从A→B→C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

从A→B→C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明显的________规律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地理试卷 题型:043

读下图为中国部分近海表层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图的虚线方框内离上海最近的等盐度线的值若一条为29‰,另一条为31‰,图中相邻等盐度线的值相差1‰,请在两图中的虚线方框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值。

(2)

甲、乙两图中表示中国近海8月表层盐度分布图的是________,判断的根据可从两图中虚线方框中的等盐度线中推出:①________;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地理试卷 题型:043

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示中国的地势的阶梯分布有

[  ]

A.

第一级、第三级阶梯

B.

第一、二级阶梯

C.

第二、三阶梯

D.

第一、二、三阶梯

(2)

D与F相比,太阳辐射更丰富的是________。该地太阳能更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

(3)

G处附近降水量大,为世界雨极之一,请说明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A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气温受________的影响显著;B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受________的影响显著.

(2)

B图中气温最高处应在________℃以上,简述该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3)

B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稠密,请简要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____.

(2)

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________走向.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

(3)

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船员沿途可观赏到哪些自然植被?这些景观的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综合题

读下面的《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知,从1900年到200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用水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

农业用水一直占全球用水量的大半,能否既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又减少农业用水量?若可以的话,应怎样做?

(3)

从图中可知,城市居民用水量增长也比较快,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综合题

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水量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

长江最容易出现水患的河段是哪段?试分析该河段最容易发生水患的主要原因及防御措施.

(3)

我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大力推进天然林防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何直接的环境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43

综合题

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58:50,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16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度、东经96.28度,震源深度10千米)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冲天海啸,席卷印度洋东、北、西侧梅岸,使二十几万人罹难,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

(1)

在适当位置用"●"标出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

(2)

如果海啸波以每秒250米的速度传播,那么从震中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东部沿海大约需________小时.

(3)

运用有关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成因.

(4)

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试从人口、经济等方面分析损失巨大的原因.

(5)

这次海啸中,新加坡所受损失为什么比较小?

(6)

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5月长沙市高考调研卷1地理试题 题型:043

读欧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符号代表的国家首都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

E代表________海域,F表示的________国家,首都是________.H是________海峡,是________海通往________的重要通道

(3)

用K、J、L在图中填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所在位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对立集团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战后欧洲政治地图产生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

(5)

西欧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策源地,最早出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组成.1952年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成立欧洲煤铁联营,1967年由________和________并入________,并改称________.

(6)

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大利经济的高度开放,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