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7133  47141  47147  47151  47157  47159  47163  47169  47171  47177  47183  47187  47189  47193  47199  47201  47207  47211  47213  47217  47219  47223  47225  47227  47228  47229  47231  47232  47233  47235  47237  47241  47243  47247  47249  47253  47259  47261  47267  47271  47273  47277  47283  47289  47291  47297  47301  47303  47309  47313  47319  47327  109140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9∶00,则A点的昼长大约为________。

(2)

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________走向。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

(3)

若轮船沿该大洲西海岸并顺图示洋流航行,船员沿途可观赏到哪些自然植被?这些景观的变化体现出什么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读下面的《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知,从1900年到200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用水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

农业用水一直占全球用水量的大半,能否既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同时又减少农业用水量?若可以的话,应怎样做?

(3)

从图中可知,城市居民用水量增长也比较快,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读《长扛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其水量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

长江最容易出现水患的河段是哪段?试分析该河段最容易发生水患的主要原因及防御措施。

(3)

我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大力推进天然林防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何直接的环境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2004年12月26日,国际标准时间00∶58∶50,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16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度、东经96.28度,震源深度10千米)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冲天海啸,席卷印度洋东、北、西侧梅岸,使二十几万人罹难,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

(1)

在适当位置用“●”标出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

(2)

如果海啸波以每秒250米的速度传播,那么从震中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东部沿海大约需________小时。

(3)

运用有关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成因。

(4)

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试从人口、经济等方面分析损失巨大的原因。

(5)

这次海啸中,新加坡所受损失为什么比较小?

(6)

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读《某河流量过程线和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题。

(1)

该河流可能

[  ]

A.

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地处南半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地处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D.

地处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

该河7、8月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

[  ]

A.

受信风带控制

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受冬季风控制

D.

受夏季风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069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题。

(1)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  ]

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

(2)

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  ]

A.

海岭

B.

海沟

C.

海盆

D.

大陆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省)、文综 地理部分 题型:069

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624年英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今后对任何新产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可以授予在本国独占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后,其他人不得使用。

--摘编自汤宗舜等《专利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研究的皇家学会。……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增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1754年,“技艺、制造业及商业奖励会”成立,该会为已被确定的成就提供金钱、奖章和其他报酬。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它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编自呈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下图中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如下表中中国与B国GDP及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

(1)

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2)

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

(3)

试分析图乙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4)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因素。据此分析评价政治对科技的影响。

(5)

上述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6)

运用政治、经济常识分析,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及其对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7)

运用发展的观点,依据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转移的事实,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省)、文综 地理部分 题型:069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

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3)

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4)

东南亚华侨对中华文化心仪已久。一华侨旅游团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历史文化七日游。入境后,首先乘飞机到达著名古都城市B游览,该城市位于________文化副区。然后前往旅游热线区丙浏览,该旅游区有“一山一城一圣人”的说法。据此说法并结合图示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地理 题型:069

B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

(2)

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__。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__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

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趋势。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地理 题型:069

B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

图中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

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

A.

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