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2006年广东与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比较示意图”,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下列关于广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的农业最发达 |
B.广东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
C.广东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
D.广东的工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图中a表示0-14岁,b表示15-59岁,表示60岁及以上。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④③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
B.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 B.四月 | C.六月 | D.十一月 |
A.缺乏分解者 |
B.缺少枯枝落叶 |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
B.有明确的边界 |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
A.甲区域雨热同期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C.丙区域四季分明 |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和终点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降雨量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沙 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