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③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 B.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多 |
C.夏半年盛行东北风,降水少 | D.全年干、湿两季明显 |
A.①区域分布有热带雨林 |
B.②区域因深居内陆而降水较少 |
C.④区域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 |
D.⑤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雾霾现象重现,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
A.①与⑤ | B.②与⑥ | C.③与⑦ | D.②与⑤ |
A.武汉可能伏旱 | B.孟买吹东北风 |
C.洛杉矶阴雨 |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 B.青藏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中a、b、C代表等值线相应的数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线为集水线,山谷线 | B.mn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
C.pq线为分水线,山脊线 | D.mn线为集水线,山脊线 |
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
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晴朗 |
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 |
D.n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 |
A.p地一定盛行夏季风 |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 |
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 D.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植物生长量四要素随纬度分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代号与各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蒸发量 | B.②—降水量 | C.③—植物生长量 | D.④—气温 |
A.热量 | B.水分 | C.植被 | D.土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读图回答下题。
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 |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尼罗河与刚果河是非洲两条主要河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气温 |
A.雨水、冰雪融水 | B.冰雪融水、雨水 |
C.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D.雨水、雨水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为30°S附近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R河流正值汛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Q地海拔可能为
A.350米 | B.500米 | C.650米 | D.800米 |
A.温和多雨 | B.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盛行东南风 |
A.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 B.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C.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 D.河流冰期较长 |
A.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 B.图示地貌由内力作用形成 |
C.②处比①处建地下隧道更合理 | D.①处比②处更可能找到石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为“1982-2010年某大都市人口密度对数分布的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1982-2010年间,该市人口密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市中心人口密度持续降低 |
B.人口密度与据市中心距离成正比 |
C.近郊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 |
D.远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 |
A.人口向市中心不断迁移 | B.近郊区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
C.逆城市化速度加快 | D.交通运输的压力不断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