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是寒流 |
C.洋流③处易形成渔场 |
D.洋流④为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人均耕地在减少 |
B.总人口数在增加 |
C.耕地面积在减少 |
D.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 )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
B.商贸联系 |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
D.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
A.工业区A | B.工业区B |
C.工业区C | D.工业区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 B.气候变化 |
C.技术水平 | D.劳动力数量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左为某沿海地区,下图中是沿下图左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沉积物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下图右表示湖泊水位最高与最低时的湖面大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
A.由北向南、背斜 | B.由南向北、背斜 |
C.由北向南、向斜 | D.由南向北、向斜 |
A.逆风逆水 | B.逆水顺风 | C.顺风顺水 | D.顺水逆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据图可以判定( )
A.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
B.D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
C.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
D.山顶的C点和山麓的A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左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a减弱 | B.b减弱 | C.c减弱 | D.d减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岩石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上左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景观“南天一柱”照片,按地貌类型划分,该景观属于( )
A.流水地貌 | B.海蚀地貌 | C.海积地貌 | D.喀斯特地貌 |
A.节理构造 | B.含有不同时期的化石 |
C.片理构造 | D.晶体颗粒细小,岩石表面多气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
A.苏州与宁波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 |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
D.基础设施网络是由铁路和河道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