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该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状况。读图回答16~17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 B.人口老龄化显著 |
C.自然增长率上升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A.a | B.b | C.c | D.a或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0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北京的小刚与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了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A.1小时 | B.13小时 | C.14小时 | D.25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16~17题。
【小题1】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 )
A.城市化加速发展 | B.城市郊区化 | C.逆城市化 | D.城乡差别拉大 |
A.③时段 | B.④时段 | C.⑤时段 | D.⑥时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B2C 是英文 Business一to一Customer (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颖销售模式。如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读B2C交易流程示意图(图12),完成25~26题。
【小题1】B2C 模式
A.宜将商业网点布局在中心商务区 |
B.依赖于现代物流业不断的发展 |
C.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
D.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成本高、利润低 |
A.GIS | B.数字地球 | C.RS | D.GP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21世纪农业面临的八大变革”示意图(图11),回答23~24题。
【小题1】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同时具备“土地型、机械化、农场式”等特征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C.季风水田农业 | D.大牧放牧场业 |
A.平面式转化为立体式只有在山区方可实现 |
B.自然化向工厂化的转变淡化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与季节性 |
C.化学化到生物化的变革,目的是缓解资源短缺 |
D.土地型向海洋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9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hPa)。读图完成20-21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A.风力甲地小于乙地 |
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多于乙地 |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
D.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
A.该地区南部高技术工业发达 |
B.该地区北部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 |
C.该地区国家乳畜业发达 |
D.该地区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浙江省富阳市1955~2010 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图8) ,据此回答18~19题。
【小题1】富阳市55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是
A.2001~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在0.5℃以内 |
B.1955~196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大于1970~1975年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 |
C.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
D.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偏高 |
A.植物开花期可能提前 | B.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 |
C.农作物病虫害可能增加 | D.冬季居民用电量可能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个山峰,中一个山峰目测距离约2km(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12~13题。
【小题1】图5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
A.③ | B.④ | C.① | D.② |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
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 |
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Om |
D.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图4),完成6~7题。
【小题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断层 | B.山岭 |
C.背斜 | D.向斜 |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