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2596  62604  62610  62614  62620  62622  62626  62632  62634  62640  62646  62650  62652  62656  62662  62664  62670  62674  62676  62680  62682  62686  62688  62690  62691  62692  62694  62695  62696  62698  62700  62704  62706  62710  62712  62716  62722  62724  62730  62734  62736  62740  62746  62752  62754  62760  62764  62766  62772  62776  62782  62790  109140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至此,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全线贯通。京广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线路北起北京,南至广州,全长2298公里。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是重点

B.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

C.说明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D.京广高铁串起五大城市经济圈

2.有关京广高铁建成通车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京广高铁的开通将加快沿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C.老京广线将全部承担货运任务,大大增强南北货运能力

D.密切中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构建贯穿南北的运输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

A.区域① B.区域②

C.区域③ D.区域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沙、盐碱和旱涝是区域②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B.区域③具有耕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生产的特点

C.黑土是区域④的典型土壤

D.区域⑤光热条件优越,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位于10°S附近太平洋中的某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为缓解供水不足的状况,该国提出此项规划的原因是(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针对该国淡水资源供给不足问题,该国最可行的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限时供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减少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供求图,回答以下问题。

 

1.随着年份的推移,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

A.不断下降

B.与人口的增长可能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C.从1950年开始低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D.从2050年开始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2.图中表明( )

A.提高环境承载力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C.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D.科技的进步,使所需的耕地有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a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图b与图c分别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产值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分析该省中药材种类繁多的原因。(4分)

(2)分析该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8分)

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三类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三类产业就业比重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

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5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数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

材料三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2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2分)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 近年来,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的鄱阳湖持续干旱,2012年1月水位更是创下60年来历史新低。为了破解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面临的困境,专家提出“以闸抗枯”。在鄱阳湖入江水道,屛峰山与长岭山之间,设置泄水闸,最大孔口将达到60米,右岸还将设置阶梯式鱼道。

材料三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和常规意义上的沙漠不同。它的形成须具备地表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旱季和风季重合以及植被稀疏等条件。上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在鄱阳湖入江水道建闸发挥的作用有哪些?(6分)

(2)简要叙述M处“天漠”形成的过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通辽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

1

61

9.62

1996~2000

5

817

4.43

2001~2007

7

2555

0

(1)读材料一,从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说明图示区域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8分)

(2)读材料二,分析该流域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高二上期初地理试卷(文)(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

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

3.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