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3161  63169  63175  63179  63185  63187  63191  63197  63199  63205  63211  63215  63217  63221  63227  63229  63235  63239  63241  63245  63247  63251  63253  63255  63256  63257  63259  63260  63261  63263  63265  63269  63271  63275  63277  63281  63287  63289  63295  63299  63301  63305  63311  63317  63319  63325  63329  63331  63337  63341  63347  63355  109140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国家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条能源大动脉干线全长1635公里,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省市,可辐射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2亿人口,达产120亿立方米/年,可使沿线天然气供应量增加29.10%,将大大缓解这些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

材料二: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全长4000公里,管道建设投资435亿元,覆盖东部8500万用户居民生活用气。

(1)与西气东输主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的优点有哪些?(3分)

(2)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4分)

(3)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⑥ 。

(2)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表示)

(4)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 线,理由是 。

(5)若从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最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气候资料图,可判断出C地和D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C地和D地气候类型下生长的植被分别为 ; 。

(2)据图,详细描述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B.区域是人们根据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在其开放性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的

C.区域是由人们进行划分的,主观性很强,无论按什么指标划分,其结果大致相同

D.人们划分区域是为了了解各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生产规模扩大,势必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D.减轻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 ,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地

其他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1.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十二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受多种因素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