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庄子对“彼此是非”的论述中称“彼出于是,是亦同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 )
A.岩浆岩→岩浆 B.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浆岩 D.变质岩→岩浆岩
2.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岩石转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
B.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
C.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
D.出露地表的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深秋,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 )
A.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增强大气逆辐射,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海陆表面气温变化和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
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图中①至④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下面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阴影表示黑夜)
(1)四城市中,位于赤道地区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的城市是________,处于夏季的城市是________。(填字母)
(2)B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
(3)此时,全球昼长分布规律为:越向南,昼越________,________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四个城市由南向北依次是________ 。
(4)3个月后,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________,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下列地质构造的名称是:甲 ,乙 ,丙 。
(2)在地貌上,甲表现为 ,其成因是 。
(3)在地貌上,乙表现为 ,其成因是 。
(4)我国山西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应属于图中的 处地貌。(甲、乙、丙)
(5)若勘探地下水应选择在 处;若要计划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最适宜的地点为 处(选择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中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热力环流不完整图,甲、乙表示近地面,丙、丁表示高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用箭头在图上补充完整并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假若图示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表示陆地的是 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到处都是天崩地裂、岩浆喷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 B.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
C.使青藏高原海拔升高 D.一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
2.下列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较长
C.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
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哈雷彗星
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