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16. 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7. 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 风蚀现象显著
B. 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 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 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 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4~15题。
14.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风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15.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在意大利西海岸水面下30m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海洋微小生物遗体) 互相交错。据此回答12〜13题。
12. 该洞穴岩石从成因上讲属于( )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岩架岩
13. 从石笋剖面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
C. 该地区露出海面一次
D. 该地区露出海面两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1.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 ,其成因是( )
A.侵蚀一搬运作用 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 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 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 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10.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 乙地M力搬运,易形陂戈壁
C. 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 三地风力侵蚀,易形成风蚀蘑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8.下图所绘的是一片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 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溶岩流的厚度。 试分析此类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 3. 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利④ 4. 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A. a—变质作用 B. b—风化作用 C. c一重熔再生作用 D. d—侵蚀作用 5. 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有层理构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棉花堡位于土耳其的西南部,是远近闻名的温泉度假胜地。它是由富含矿物质的泉水不断从地下涌出,经长期聚结而形成的棉花状石灰质岩石。据此回答1~2题。 1. 构成棉花堡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上图中的( ) A. b① B. a② C. e③ D.d④ 2. 为了更好地保护棉花堡景观,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规定游客必须赤脚参观 B. 用水泥砌成人工阶梯边缘 C. 实行区域控制放水 D. 对天然石阶地形进行改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1〜2题。 1.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C. 水循环 D. 岩石圈物质循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右图,完成6~7题。
6.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7.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丟层可转化为(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沉积岩 D. 变质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