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8081  68089  68095  68099  68105  68107  68111  68117  68119  68125  68131  68135  68137  68141  68147  68149  68155  68159  68161  68165  68167  68171  68173  68175  68176  68177  68179  68180  68181  68183  68185  68189  68191  68195  68197  68201  68207  68209  68215  68219  68221  68225  68231  68237  68239  68245  68249  68251  68257  68261  68267  68275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
M23.5%16.7%3.2%3.4%34.5%
N6.3%25.5%0.7%14.6%18.6%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河套平原;N宁夏平原.这两个地区被誉为“塞外江南”.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质,使大气中悬浮质减少,水分增加.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果在该县县域范围大规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可能对河流造成的影响是(  )
A.季节性无水河段增长B.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少D.②处河道加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等温线西侧向北弯曲是受洋流因素影响,东侧向北弯曲是因为地势高,气温低.
(2)描述从甲区域至乙区域河段的水文特征.
(3)若甲区域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给乙区域湖泊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4)该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人口密度较大.沿海线向北60和向南60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试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若图中乙地位于南半球,则T时上海节气应为(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该日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北极圈附近出现极夜现象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阶段I,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阶段I,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东向西
C.阶段III,悉尼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阶段III,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入汛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经济带内有三条东西通道: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外市场低迷等问题的困扰.
材料三    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通道示意图.

 (1)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气候差异及其对农业类型形成的影响.东端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合谷物生产;西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2)简述中亚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主要形成原因.干旱;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中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建设;增加就业;资源开发和管线建设会对脆弱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结合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扩大市场,使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释放;获得国内缺乏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发展构建和平的外部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