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2.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3.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B.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
A.春雨霏霏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气旋活动频繁
2.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水库下游河段( )
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各题。
1.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
2.当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B.水土流失、酸雨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沙危害、寒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集中连片
C.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与松嫩平原相比,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沿岸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该河流位于山东丘陵
2.图中等高线a和该河流的流向可能分别是( )
A.100、向南流 B.100、向西流
C.500、向东流 D.500、向北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左图)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右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④地 B. ③ 地
C. ②地 D. ①地
2.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湖泊分流
C. 河谷变宽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是( )
A.太行山 B.天山
C.秦岭 D.喜马拉雅山
2.山脉以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该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
(2)图中1月0℃等温线大致呈 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 。
(3)试比较甲乙两地主要自然环境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区域图,回答问题。
“东北平原地形图”和“辽中南地区简图”。
(1)根据材料,描述辽东半岛的地理位置。
(2)分析河流PQ河段的主要流量特点。
(3)说明本溪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长江上游人口激增,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结合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甲省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特色工业,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3)甲省提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的发展战略,请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