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 (东、西)半球,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 _____,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在所有字母代表的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_______,昼最长的可达到______小时。
(3)公元前1100年,某天文学家在我国某地测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9°0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1°19′,由此 可推算出当时的黄赤交角为_________。
(4)若A地昼长为13小时30分,则该日其该地日出时间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
① ④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附近。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是 。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右图中的 (a、b、c、d)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若DF为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况(绘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断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
(3)许昌昼夜长短状况是 ,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 。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 。
(6)此时,新的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A.单一指标 B.自然指标
C.综合指标 D.人文指标
2.这四类区域
A.区位特征相同 B.优势特色相同
C.开发措施相同 D.各有相似的内部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A.与科技发展水平负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负相关
C.与资源负相关
D.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无关
2.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40万 B.42万
C.67万 D.115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图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2.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
A.②、③地区流向①地区 B.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C.③地区流向①、②地区 D.②地区流向①、③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人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必修)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