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地球赤道,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下列有关甲与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速度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周期不同 D.方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野外宿营时,夜间同学们用摄像机长时间对准天空某区域,下图是拍摄的图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像反映出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2.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心天体可能是明亮的月亮
B.圆圈表示天体围绕中心天体作顺时针运动轨迹
C.最小的圆圈是水星留下的运动轨迹
D.图像中的中心天体位于地轴延长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是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探月卫星“嫦娥2号”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10月9日上午11时33分,成功进行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实现了在距月球100公里的轨道进行绕月飞行。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探月卫星“嫦娥2号”发射成功3秒钟后,国际标准时是
A.10月1日11时 B.10月1日19时
C.10月2日23时 D.10月2日11时
2.下列关于探月卫星“嫦娥2号”成功靠近月球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关于三地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其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市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