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根据地球自转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轴是地轴
C.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
D.地轴北极点延长线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下列地球自转方向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3.图中,四个平行箭头指向东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3年9月1日同学们第一次踏进了高中校门,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用地球仪(作为地球)和灯泡(作为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仪的轴XY与桌面的夹角应是( )
A.90° B.23° C.66°34′ D.60°
2.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包括( )
A.昼夜交替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极昼极夜 D.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
A.区时早 B.一定先看到日出
C.地方时早 D.日期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苏瓦、阿洛菲两地比较( )
A.日期相同,区时阿洛菲早 B.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C.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D.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
2.图示时刻,地球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7 D.7: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举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此期间,济南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A.昼逐渐变长 B.昼逐渐变短
C.昼先变长后变短 D.昼先变短后变长
2.在此期间,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
A.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 D.一直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带的划分是以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为依据的
B.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
C.南北温带内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但无极昼极夜现象
D.在南北寒带内,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