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142  7150  7156  7160  7166  7168  7172  7178  7180  7186  7192  7196  7198  7202  7208  7210  7216  7220  7222  7226  7228  7232  7234  7236  7237  7238  7240  7241  7242  7244  7246  7250  7252  7256  7258  7262  7268  7270  7276  7280  7282  7286  7292  7298  7300  7306  7310  7312  7318  7322  7328  7336  109140 

科目: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某城市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C地是______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期末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0110 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2、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3、沙洲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蔬菜地—花卉园”的演变,其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劳力的减少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沙洲面积的扩大
D、土壤条件的改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深圳市(22.5°N,114°E)某楼盘平面图。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采光、通风、噪声等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
[     ]
A、A—4
B、B—3
C、C—2
D、D—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该城市的道路网状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甲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图乙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该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地,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甲分析该市工业区区位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图乙所示地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有一处错误,请在图中将错误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
A、环境
B、地租
C、交通
D、技术
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特大城市
[     ]
A、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
B、服务业就业人数减少
C、制造业比重上升
D、服务业比重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与现状图相比,规划图中变化较大的是
[     ]
A、河流
B、工厂
C、居民区
D、地形
2、与现状图相比,规划图中更合理的单位有
[     ]
A、①
B、③
C、⑤
D、⑥
3、交通线的变化,主要是为了
[     ]
A、减短交通运输距离
B、减少土地浪费
C、减少居民区交通的拥堵
D、更利于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读“某城市功能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
A.商业、住宅、工业
B.商业、工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
D.工业、商业、住宅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     ]
A.商业区范围变小
B.工业区范围变大
C.住宅区范围变大
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平面示意图”,2005年与1981年相比,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①老城区范围的变化——社会因素②工厂位置的变化——环境因素
③大型商场的布局变化——交通因素④交通线的变化——历史因素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