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等值线能很好地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读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a为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且甲、乙两地海拔相同,则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
C.甲地盛行上升气流 D.乙地处于阴雨天气
2.若a为南半球某大洋表面的等温线,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则
A.甲处可能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B.乙处附近海域可能有世界性大渔场
C.甲处沿岸地区受离岸风影响干旱少雨
D.乙处沿岸地区森林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锋线指的是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为某月10日~12日锋线位置在某地区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锋的基本特征是
A.锋面与地面平行 B.暖气团在锋面下方
C.锋线前方为冷气团 D.雨区主要在锋后
2.关于甲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0日风力最大 B.11日气温最低
C.12曰气压最低 D.12日云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主要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回答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②大陆为
A.非洲大陆 B.亚欧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影响主要因素分别为
A.大陆面积;轮廓 B.过度放牧;樵采
C.纬度位置;垦耕 D.海陆位置;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热死人”,这个词在印度不再是修辞手法,而是对现实情况的真实描述。截至5月26日,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因高温天气造成的死亡人数升至852人,甚至道路都被烤化。印度气象部门预计,高温不会立即缓解。右图为“印度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中能表示安得拉邦气候类型是
2.下列关于印度安得拉邦“热死人”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A.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不断延长
B.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C.低气压空气下沉增温
D.地形阻挡冷空气南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有关图中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盛行东南风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C.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D.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8时4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四周低,中间高 D.四周高,中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区域(左图)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右图),回答问题。
1.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昼夜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图中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位置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数值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与③的数值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高二6月阶段练习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2014年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降水量分布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华北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B. 华南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
C. 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最多
D. 北方出现降温、雨雪天气与冷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