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4分)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4分)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8分)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6分)
(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①一④是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回归线从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2.④省西侧的海峡属于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与①省接壤的邻国有
A.越南、缅甸、尼泊尔 B.老挝、泰国、缅甸
C.越南、缅甸、印度 D.越南、老挝、缅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右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
3.形成右图中自然带②的下界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一个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地域面积。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当一个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生物承载力高于俄罗斯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
2.根据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表现,下列国家或地区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是
A.印度 B.中国 C.欧盟 D.俄罗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国际考察队于l989年7月26日从长城站出发,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l990年3月3日顺利到达和平站,完成了第一次国际合作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读此次穿越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穿越南极大陆的过程中,考察队员最可能遇到“迎头风”的路段是
A.从长城站到阿蒙森一斯科特站
B.从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到东方站
C.从东方站到和平站
D.从长城站到和平站
2.1959年澳大利亚、阿根廷等l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针对南极地区的目的不包括
A.和平利用 B.科学考察
C.进行核试验 D.环境保护
3.图中四条弧线可能代表到达和平站时晨昏线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
(1)简述图中墨累—达令河径流量的特征。(6分)
(2)据图说明墨累—达令河流域农业生产模式的突出优点。 (6分)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大鄙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一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一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的不断增加对墨累一达令河流域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新西兰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22分)
(1)温泉是新西兰最负盛名的旅游资源之一,请说明该国温泉众多的原因。(6分)
(2)南、北二岛中,该国人类活动主要分布于 ,并简述判断依据。 (8分)
材料:木材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自然资源之一。曾经主要从俄罗斯及东南亚进口,来源市场高度集中。2000年俄罗斯原木出口税上调至25%。从2007年开始俄罗斯原木出口稳定持续减少。与此同时。新西兰对中国市场的原木出口逐年增长,目前,新西兰原木已是中国最大的供应国。俄罗斯的原木分为针叶林和阁叶林。阔叶树种如柳树、棒树等,针叶树种如樟子松、白松等.新西兰主要是针叶林。目前以辐射松人工林为主.与俄罗斯的松木相比.辐射松的木质密度较低。
(3)据材料说明我国将原木进口重心转向新西兰的优势与不足。 (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重庆市高三7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中甲、乙两线为北极地区的永久冰冻界与冬季冰冻界,其中乙表示的界线为 (2分)。
描述0°经线附近冰冻界的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6分)。冰冻界的分布可以看出丙港发展航运的优势条件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图乙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显示( )
A. 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 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
C. 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 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
2.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
B. 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
C. 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
D. 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