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图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下题。
1.通风管挡板( )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春季白天多打开,通风、散热 D.春季夜晚多打开,通风、降温
2.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
A.负温期短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太阳辐射弱
3.一年中,通风管挡板口关闭时长开始呈上升趋势后的一个月该地( )
A.日出方位更偏南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昼长逐渐变短 D.太阳高度日变化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据此完成下题。
1.与传统工业比较,“工业4.0”工厂布局更靠近( )
A.原料地和市场 B.能源丰富地区
C.劳动力廉价地区 D.大城市和交通枢纽
2.从“工业4.0”产业链看,直接受益于“工业4.0”发展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开发 ②互联网服务 ③物流服务 ④能源开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题。
1.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与GIS B.RS与GPS C.GIS与GPS D.GPS、GIS与RS
2.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开垦流域荒地 扩大灌区面积
B.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蒸腾减弱
C.退耕还草还牧 恢复自然植被
D.完善排灌系统 降低地下水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玛咖是一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的农产品,因产量极低而价格昂贵。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秘鲁低纬度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当地亦有“玛咖一季休耕三年”的说法,种植全过程完全使用人工。
材料二、2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成为世界第二大优良玛咖产区,种植规模仍在扩大(图)。
材料三、2014年玛咖收购价格在80~160元之间,但2015年价格一路走低到十几元,让许多种植户蒙受损失。
(1)结合材料一,分析玛咖生长的的自然条件。
(2)分析说明玛咖是一种真正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原因。
(3)云贵高原兴建了大量玛咖种植园,你认为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
(4)请你为我国云南玛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巴经济走廊(图)起点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
材料二、印度河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
(1)简述巴基斯坦降水时空变化特点。
(2)指出印度河从P处到入海口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简析建设瓜达尔港口的有利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旅游地理】
材料、休闲农业是一种在生产性的农庄上经营的观光旅游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集、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住宿、度假、游乐等(图)。
简析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2015年新疆北部普降大雪,部分地区出现“风吹雪”现象。“风吹雪”现象是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动的天气现象,有较大的危害性。图为新疆地形图,图为“风吹雪”现象出现的气象条件示意图。
分析阿拉山口“风吹雪”现象严重的原因并说明该现象对公路交通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地理——环境保护】
材料: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
分析查干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并说明冬季捕鱼每隔3~5天捕捞一次且捕大放小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青藏高原湖泊巴木错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2009年该湖泊面积(S)及该湖泊所在区域气候要素(P—降水量、T—气温、E—蒸发量)。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分析,导致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流域面积大小 ②降水量大小
③气温高低及变化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从材料中发现4月湖泊面积比2月还要小,达到年内最小值,其原因可能是
①4月降水量增大不明显,但蒸发量比2月大,湖泊水量减少
②4月工农业生产大量从湖中引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③4月的大气降水量比2月小,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④2月气温低,湖泊结冰导致湖泊面积较大,4月湖冰融化,水面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它是“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成的影响。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 B.江苏 C.山西 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②跨流域调水
③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损耗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