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A向B由老到新 B.自B向C由老到新
C.自B向A向C由老到新 D.自A向C由老到新
2.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推覆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读某推覆构造示意图(图甲),回答下列各题。
1.图乙中表示飞来峰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f→甲 B.a→丙 C.d→丁 D.e→戊
2.飞来峰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A.气候趋于干旱 B.气候趋于湿润
C.全球变暖 D.全球气温下降
2.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 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
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甲地中学生与南半球乙地中学生在同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并将观测结果绘成下图,甲地学生发现此日测得的最高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判断理由是 。
(2)此日当乙地太阳高度最高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 、 。
(3)此日,当乙地太阳高度最高时,地球上新、旧两个日期的范围比值为 。
(4)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在我国方兴未艾,若在甲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使热水器的效率达到最高,则热水器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间夹角的调节范围是从 到 最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全流程)。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分别回答)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地一条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则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试简述判断理由。
(2)C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________(多,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位于我国东部的________地区。
(4)图中虚线表示该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9月26日,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说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3)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