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处的最佳位置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 丙 D.丁
2.在图6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 B、43°
C、23.5° D、2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中OM、OL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图乙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各题。
1.该地纬度为( )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2.图甲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为北京时间9点整的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A地经度为_______________。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5°,一年内没有太阳直射现象。那么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180°
(4)若图乙是图甲所示日期的极地投影图。请在图乙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斜线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乙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甲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1地球与地图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华社“雪龙”号2008年3月20日电1个多月的检验表明,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的穹A点附近安装的天文自动观测站运转良好,每天都能传回近10兆的天文数据。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