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263  7271  7277  7281  7287  7289  7293  7299  7301  7307  7313  7317  7319  7323  7329  7331  7337  7341  7343  7347  7349  7353  7355  7357  7358  7359  7361  7362  7363  7365  7367  7371  7373  7377  7379  7383  7389  7391  7397  7401  7403  7407  7413  7419  7421  7427  7431  7433  7439  7443  7449  7457  109140 

科目: 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厦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未有官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攻位于油”(納:河 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了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则人杰。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图(如下图)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讷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多坐北朝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上海及英国伦敦等一些港
    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
D、各种住宅、商店、工厂、仓库等都是聚落,而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均不属聚落的范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西北部聚落分散的主要原因是
[     ]
A、平原面积小
B、水源补给不充足
C、交通便利
D、山地面积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西固、七里河、安宁、城关四区。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如下图所示,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着黄河河谷向外围扩展,迄今已发展成一个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2~8千米的带状城市。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交通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壤因素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市的城区主干道方向是
[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3、兰州市的聚落分布特点是
[     ]
A、比较分散,呈点状分布
B、比较集中的棋盘式格局
C、主要沿黄河谷地呈带状分布
D、呈南北延伸、东西对称式分布格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关于丽江古城的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市内,有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1)丽江古城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丘陵
(2)丽江古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     ]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坐落
D、为逃避野兽袭击
3、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影响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1~4题。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     ]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4、图示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石油、天然气
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D、天然气、风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西南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左右两图所示聚落的分布特点,分别为
[     ]
A、左图—位于河流于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缘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2、左右两图所示聚落,受自然灾害危害较大的分别是
[     ]
A、左图—干旱,右图—洪水
B、左图—洪涝,右图—滑坡
C、左图—泥石流,右图—地震
D、左图—地震,右图—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例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 环抱处,为凸
              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房屋为什么是坐北朝南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
        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