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条纬线,P、Q为晨昏线与该条纬线的交点。回答下列问题。
1.当P点地方时为5时30分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17时30分 B.18时30分 C.17时40分 D.18时40分
2.一年中,P、Q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
A.66°34′—90° B.23°26′—66°34′
C.0°—23°26′ D.0°—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校旗杆正午影端位置一年内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
A.66.°34′N B.23°26′N C.23°26′S D.66.°34′S
2.旗杆影端位于①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日期为12月22日
B.该日过后,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
C.该日过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D.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2.下面描写天气的语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⑤处近地面吹 风,⑤处的风力比①处 。
A.东南 大 B.西南 大
C.东北 小 D.西北 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星凌日(transit of Mercury)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只有水星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
A.1 B.2 C.5 D.8
2.当发生水星凌日时,能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地锋面过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锋面为( )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3.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冷气团中的有( )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4.短时间内气温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 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亚洲某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 季。
(2)B处风向为 ,成因是 ,这类季风在 (地区)最为典型;A处风向为 ,成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