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
人口(万) | 城市人口比重(%)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进出口额(亿美元) | 粮食产量(万吨) | |
甲省 | 9 768 | 32 | 10 535 | 77.4 | 4 582 |
乙省 | 7 400 | 47 | 18 272 | 2 279.4 | 2 834 |
(1)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三纵”经过甲省,根据材料一,判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与其名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沪线
B.a—陇海线 b—焦柳线 c—京广线 d—京九线
C.a—陇海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D.a—陇海线 b—京九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2)读材料二,判断乙省近年来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逐年扩大
B.粮食单产水平逐年下降
C.水旱灾害频发
D.农业部门结构调整
(3)乙省粮食产量的变化可能为甲省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简述甲省要把握这一机遇,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影响甲、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省应发挥哪些区域优势,实现经济振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据此完成各题。
1.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 )
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
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
C.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
2.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处,屋顶用茅草或铁皮覆盖,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防地震 B.省建材
C.防台风 D.防冬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位于欧洲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是丘陵和平原的联结地带,夏季高温多雨,非常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该地区有这样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即在一个大园中,把土地划分为三块,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并把种田的地也划成几块,实行轮作(即一部分土地种植谷物,一部分土地休耕),这种生产方式叫“三圃制”。据此完成各题。
1.有利于欧洲发展“三圃制”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文地理环境是( )
A.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平坦广阔的地形
C.较小的人口压力
D.合理的产业结构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农业的生产方式属于混合农业
B.这种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的形式比单一的种植业或畜牧业更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
C.该地种植的谷物是水稻
D.这种生产方式利于水土保持及土地肥力的恢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鞍钢”和“宝钢”是我国两大钢铁企业,前者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者建于20世纪70年代。据此完成各题。
1.两个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原料、燃料;交通、市场 B.劳力、市场;资金、技术
C.环境、交通;交通、原料 D.技术、能源;环境、市场
2.从“鞍钢”到“宝钢”说明( )
A.工业社会时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工业的布局起决定性的影响
B.重要的工业基地都是在资源基础上形成的
C.不同发展阶段相同企业的主导因素不同
D.同一类型企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世界某四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1.图中所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美国洛杉矶附近的“硅谷”
B.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C.③——日本北九州
D.④——英国慕尼黑
2.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优越
B.高等院校密集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靠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3.③所示国家在工业社会阶段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不是凭借本国(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先进的科技
C.发达的海运 D.丰富的自然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各题。
1.下列地点与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
A.①——渔业资源 B.②——石油
C.③——天然气 D.④——锰结核
2.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是( )
A.海底锰结核 B.海水中的钠
C.海水中的镁 D.滨海砂矿中的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4月26日,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6周年。自特区成立以来,海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图示,完成各题。
1.海南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 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 ④国家政策优势 ⑤本地市场广阔 ⑥科技发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近年来,海南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3.下列关于海南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岛风光,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资源类型名称:
A ,B ,C 。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农业社会时期, 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工业社会前期, 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能源;20世纪60年代后 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
(3)农业社会阶段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具有优越 和发达 的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工业区是利用当地丰富的 和 资源以及便利的 条件发展起来的,属于 工业区。
(2)图中D城市发展冶金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3)图中B工业中心是 ,它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区,该类型产业区布局对环境的要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中图版高二地理测控设计必修3 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