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都有分布,频繁发生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性和 性。
(2)暴雨洪涝在山区可能诱发 、 等地质灾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性。
(3)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治水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三周年,“天崩地裂、草木失色、惊涛怒浪、万物浮沉”,时至今日我们对那场灾难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日本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38.1°N,142.6°E)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共造成15 843人死亡、3 469人失踪,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34°N,104°E)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泥石流致使1 270人遇难,474人失踪,住院70人。
材料三: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甘肃舟曲县堰塞湖形成示意图
(1)材料中提及的两次灾害都是 圈的异变活动引起的,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属性,另外,这两次灾害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属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 。
(2)某同学通过研究发现,汶川地震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均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这说明地震灾害的发生有 的特点。
(3)甘肃舟曲泥石流是由暴雨引发的,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的特点,有人说舟曲泥石流的发生与汶川地震有关系,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三分析甘肃舟曲堰塞湖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3年8月12日,西藏昌都地区发生里氏6.1级地震。联系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2.此次地震发生后,最有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有( )。
A.滑坡、泥石流
B.赤潮、酸雨
C.火山、海啸
D.沙尘暴、寒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几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图”,完成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灾害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造成的灾害。据此完成各题。
1.下列灾害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鼠害 B.森林火灾
C.赤潮 D.虫害
2.下列关于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不大
B.生物灾害对林业生产没有影响
C.生物灾害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D.生物灾害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完成各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
图2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4月旱情分布图
(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
(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完成各题。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冰川退缩 ②冻土融化 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可以增加降水,减少干旱
C.增加农业生产的产量
D.全球升温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3.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沿海台风发生次数会减少
B.西部、北部温暖地区降水量可能增加
C.春夏季节许多地区的干旱会减轻
D.海平面上升,城市缺水状况将得到缓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测控设计高二选修5 1.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各题。
1.漫画中说明了( )。
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
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
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
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
2.臭氧层正在不断变薄的人为原因是( )。
A.核电站的建设
B.制冷工业的发展
C.热电工业的发展
D.常规能源的使用
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是(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B.禁止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飞行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甲烷的使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