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各题。
年份 项目 | 1961 | 2005 |
耕地面积(km2)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109m3)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2)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的整治研究。结合下图,完成各题。
1.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
A.原料地 B.消费地
C.水资源 D.交通线
2.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钢铁、煤炭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③该区用地紧张
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山东分别与山西、内蒙古开展能源战略合作,推进“晋电入鲁”和“蒙电入鲁”工程建设。据此完成各题。
1.有关外电入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B.推动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实现共同繁荣
C.主要目的是解决山东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D.促进山东省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2.山西在煤矿附近大力建设坑口电站,从过去的对外输煤为主转变为输电为主,这种做法可能对山西省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B.不利于山西经济发展
C.输电的经济效益远低于输煤
D.不利于铁路运输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次一级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效治理我国北方的七大沙漠。据此完成各题。
1.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
①离沙漠地区近
②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④利用地势
⑤渤海盐度较低
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A.①⑤B.②④
C.③⑥D.①②③④
2.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这主要是利用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
C.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末站,全长近1 000千米,设计年输油量1 500万吨。之前,铁路运输是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主要形式。读图完成各题。
1.下面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建成和开通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石油进口量,降低运输成本
B.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我国能源的自给率
D.改善我国东北地区空气环境质量
2.中俄原油管道末站选择大庆市,主要原因是( )
①可利用东北地区的现有管网
②石油工业基础较好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经济发达,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中,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读图完成各题。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B.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C.入境水流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
D.地下水位下降 入境水流减少 耕地减少 用水增加
2.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各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3.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到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下表,完成各题。
每冶炼1吨铁所消耗的煤、铁矿石
年份 | 1800年 | 1900年 | 1985年 |
煤 | 4 | 2 | 0.75 |
铁矿石 | 2 | 1.8 | 1.3 |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B.③④
C.②④D.①④
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燃料运输费用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D.废弃物的排放量
3.当地的钢铁企业准备整体搬迁至N地,对M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经济衰退,人口外迁
B.工业用地趋于紧张
C.环境污染加剧
D.煤炭企业倒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山西、陕西农业产值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使当地的苹果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本区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煤炭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鲁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