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 000多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动力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市将生态红线区域优化为风景名胜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特殊物种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和重要渔业水域等九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划分这九类区域的依据是
A. 单一指标 B. 自然指标 C. 人文指标 D. 综合指标
【2】这九类区域
A. 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B. 优势特色相同
C. 开发治理措施相同 D. 区位特征相同
【3】要及时获取各功能区的地理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足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省2012年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油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数千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称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二十年,贵州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周家政策 D. 劳动力素质高
【2】该省采矿产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
A. 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漠化
B.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 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3】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05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发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位居前五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前五名城市的共同区位优势有( )
①资源能源丰富 ②平坦地区,农业发达 ③交通便捷 ④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北京是千年古城,而上海的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却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促使北京经久不衰和上海后来居上最有利的因素分别是( )
A.政治因素 交通因素
B.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C.地形因素 资源因素
D.政治因素 气候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数目(个)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城市人口(万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
1950年 | 1 | 12 | 12 | 2.7 |
1980年 | 3 | 19 | 65 | 38.6 |
2012年 | 8 | 35 | 83 | 67.8 |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城市数目
B.工业总产值
C.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
特别高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两地立足当地条件都发展了
A. 水产养殖 B. 热带花卉 C. 采掘工业 D. 甘蔗种植
【2】两区域都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A. 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 B.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D. 多侨乡,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
【3】下列资源调配工程起点基本相同,终点位于这两个区域的是
A. 南水北调 B. 西气东输 C. 西电东送 D. 川气东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