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气候条件看,C、D两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分别是:C________,D ______________。
(2)E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很少,分析该国人口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1)→(2) B. (2)→(3) C. (3)→(4) D. (4)→(5)
【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
A. 尼日利亚 B. 韩国 C. 古巴 D. 澳大利亚
【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
A. (1) B. (2) C. (4)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被誉为“世纪寒潮”。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雪花。下图为“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多年以来,跟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
①暖气团更干燥,冷风来临不容易凝结成雨
②纬度更低,气温更高
③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
④北边地形阻挡,冷空气不易影响
⑤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2】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比较,反映了
A. 华南地区气候变暖 B. 华南地区气候变湿
C. 华南地区冬天变冷 D. 华南地区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 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我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距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四条河流径流季节分布图,回答 下列各题。
【1】四条河流,哪一条河流最有可能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 )
A.a B.b C.c D.d
【2】a河有可能是我国哪个地区河流( )
A.西北内陆地区 B.东北平原地区
C.西南三省区 D.华北平原地区
【3】关于 c 河流域棉花生产条件的叙述错误的( )
A.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B.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C.晴天多,光照足
D.规模生产,商品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中国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 指标 | 沿海地带 | 中部地带 | 西部地带 |
1990 | 老龄人口比重(%) | 6.16 | 5.23 | 5.20 |
相对份额(%) | 46.85 | 32.49 | 20.66 | |
2000 | 老龄人口比重(%) | 7.67 | 6.59 | 6.37 |
相对份额(%) | 47.89 | 31.95 | 20.16 | |
2010 | 老龄人口比重(%) | 9.09 | 8.72 | 9.05 |
相对份额(%) | 46.63 | 31.92 | 21.45 |
【1】形成三大地带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水平 B. 人口基数 C. 自然环境 D. 人口迁移
【2】下列关于三大地带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A. 沿海地带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青壮年人口迁入的多 B. 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 由于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沿海人口年龄结构将会年轻化 D. 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3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PQ段的流向为 ;H处的地形为 ;
(2)村落甲、乙、丙、丁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3)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4)假如你反对在丙处修建水库,请说明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该日乙地日落的地方时为 。
(2)此刻日期较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为 。
(3)简述青藏高原光、热资源特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