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下列小题。
【1】“西气东输”的G段发生了弯曲走了很多弯路,原因是( )
A. 缓解晋、陕两省的能源短缺 B. 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 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地区 D. 拉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2】“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
A. 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 能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 西部木材短缺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萨赫勒地区在1万年前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虽然产业单一,但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口快速增长,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如今这里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干旱、贫穷和社会动荡是当地真实的写照。
由于萨赫勒地区的天然树木稀疏,叶小,冠小,且旱季落叶,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发展,所以该地区的多个国家欲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期待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
(1)据图描述萨赫勒地区的位置特征。
(2)以萨赫勒地区环境的变迁及其影响为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相关专家经研究决定为绿化带引进枣椰树、芒果树、合欢树等树种,请说明这些书中具备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右图回答下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主要水源
②河流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③河流对城市安全防卫有利
④河流沿岸都形成冲积平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 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 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这些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 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 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 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 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终点是珠江三角洲,该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 (填“大气污染”或“交通拥堵”)问题。
(2)①、②两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 。
(3)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4)目前,湘南地区正承接大量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小梁、小罗同学以“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小梁同学认为:湘南地区应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②小罗同学认为:湘南地区不适宜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A. 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 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 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题。
【1】
A. 流水作用增强 B. 冰川作用增加 C. 风力作用增强 D. 变质作用增强
【2】
A. 地面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大气降水 D. 地面径流
【3】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大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4】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