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B.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C.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D.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2】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 A地和B地 B. A地和C地
C. B地和C地 D. B地和D地
【2】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经济落后 B. 政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环境变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下列可以及时监控耕地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左右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左、右(澳大利亚)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及原因。
(3)限制右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应采用什么措施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2001~2008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B.消费量持续增长
C.生产量持续增长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D.从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
【2】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型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4】P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灌溉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北京西直门北的西土城路与北三环路北的土城河附近遗留下的低矮土岗可了解元朝大都城北城墙景观,从北京的二环路的全封闭的快速车道可追寻明朝京师城墙的格局特征。”这段话反映了文化景观的 特征
A. 功能性 B. 空间性 C. 时代性 D. 指示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
A. 此时直射点位于(0°,120°W)
B. 此时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3:1
C. 甲、乙、丙、丁自转角速度相同
D. 此时沈阳昼短夜长
【2】
A. 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 南、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一致
C. 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D. 东亚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北部均盛行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