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图回答题。
【1】甲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板块挤压 C.冰川侵蚀 D.地壳下陷
【2】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小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3】乙图所示地( )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 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4】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B.有较长的结冰期
C.有比较大的含沙量 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对应的自然带序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①高山草甸带 ②高寒荒漠带 ③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④高山针叶林带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同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是由于自山麓至山顶_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
(3)珠峰南坡自然带数量比北坡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珠峰南坡雪线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E→G→F→G→C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带D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A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西临大西洋
B.该国的地势是两侧高中间低
C.该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D.该国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2】下列叙述中与A地沙漠气候形成无关的是:
A.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C.受到干燥的东北信风的影响
D.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A. 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
B. 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C. 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 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2】
A. 当地14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C.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D. 该日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地13时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 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作用
C. 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吸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1月6日14时气压状况示意图,图中PQ线上线速度相等,虚线为一锋面,该锋面以150千米/天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此时甲处吹偏北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
①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②该区域西部地区海拔低于东部地区
③图示锋面为冷锋
④图示山脉山麓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8日15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晴空万里 B.大风降温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下面字母所表示内容的排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图示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资源。
(3)1998年长江洪水并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多项洪涝灾害的历史纪录。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人为原因:
上游_________;中下游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