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图3为我国五省市某年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小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大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2】预计2050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接近60%,届时最可能出现
A. 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力资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1】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2013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102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该类企业从甲地迁往乙的主导因素是( )
A. 技术 B. 原料 C. 市场 D. 劳动力价格
【2】【2】该类企业转移到乙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甲地产业结构升级 ②甲地大量失业
③乙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促进乙地城市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 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 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 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③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 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 乙一一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 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 丁一一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2】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 甲一一过度垦殖,黑上流失加剧
B. 乙一一种植而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 丙一一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 丁一一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