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关于上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4】深秋时节,一位旅游者从上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种植 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距城市20-60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 X、Y、Z B. X C. Y D. Z
【2】X、Y、Z可能分别为
A. 粮食、花卉、鲜奶 B. 粮食、鲜奶、花卉
C. 鲜奶、花卉、粮食 D. 鲜奶、粮食、花卉
【3】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水源 B. 地形 C. 土壤 D. 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长期指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时段。图7是丹江口水库附近区域示意图,表1表示图7中①②③三地植被的生长期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②地相比,①③两地生长期均较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植被状况 , 土壤肥力
B.纬度位置 ,光照条件
C.水库调节 , 海拔高度
D.季风影响 ,坡度陡缓
【2】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冬季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
B.夏季降水增多,耕地规模扩大
C.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
D.大风天气增多,低温冻害频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地关系处于“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对应着陆地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哪一个阶段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M区域中部地带年降水极少的月份多出现在
A.4—5月 B.7—8月 C.9—10月 D.11—12月
【2】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A.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3】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A.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 60年代初期 B. 70年代中期
C. 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赏图中景观
A. ①一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 ②一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 ③一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 ④一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 ②一一花岗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 ③一一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 ④一一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多雨
【2】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 (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3】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拉萨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合理容量
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越来越大
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